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消费> 正文

从魔都地铁,看未来出行的便与变

文/启明

编辑/小C

夜晚9点,林辰踏上了归家的路。能卸下一身疲惫,尽快到家,这是她最渴望的小幸福。

“东方明珠(600637,股吧)。”在林辰说出站点附近的地标之后,眼前售票机,不仅给出了距离目的地最近的地铁站“陆家嘴(600663,股吧)”,以及4块钱的乘车金额,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付款方式。

林辰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见证着在过去30年上海版图一点点扩大,数不清的人和公司涌入这座城市,以及与之带来的,拥堵。

作为绿色出行的爱好者,林辰对地铁的热爱,显然超过的士和和网约车。但看到高峰期上海地铁乌泱泱一片的人还在排队购票,林辰还是有所抱怨。

没带地铁卡,林辰决定试试地铁边上让她倍感新鲜的“购票神器”。

上海地铁站的自动售票机

“机器会识别站在它正前方的用户发出的语音,还可以根据用户说的地点,自动搜索和匹配相应的地铁站。” 据阿里巴巴达摩院语音实验室技术专家吴楠介绍,除了语音识别的能力,这台最新的机器还结合高德的数据,帮助用户生成最优路线。

与一般的智能语音对话不同,这台机器不受杂音干扰,能清晰辨别站在正前方购票人的声音,这在嘈杂的地铁站内尤其重要。

吴楠告诉锌财经,这样的自动售票机改造成本并没有想象那么高,目前测试基本结束,不久上海的其他地铁站也将陆续出现它们的身影。

这只是上海地铁智慧出行的一个小场景。

开通于1993年的上海轨道交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地铁。

如今,除了长度和规模,上海地铁要多加几个前缀,比如“最智慧”或者“最聪明”。

1

移动支付先行

用手机一扫入闸,如今成了在上海乘坐地铁时的新常态。

虽然目前使用交通卡进站十分方便,但仍然存在一些不便利的地方。当交通卡丢失之后,卡内的金额容易被他人使用。如果有乘客忘记充值,接下来将要面临排队找零的麻烦事。

对于来上海度假的游客来说,目前只有一日票、三日票和交通卡三种选择,并不能满足他们地铁出行的所有需求。往往在购买交通卡后,游客们并了解究竟要在卡里充多少钱。到了离开上海时,他们还需要找到特定的站点才能退还押金,毕竟不是所有站点都有退卡服务。

事实上,今年1月20日上线的“Metro大都会”APP可以有效解决上述痛点。

“五一小长假最为明显,以往没有大都会APP时,一名员工一天的应急票销售量低的时候也有五千张,高的时候到达一万张。” 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站长熊熊表示,在大都会APP上线后,情况有所好转,今年五一,应急票一个人单天的销售量区间下降到三千至七八千张之间。

与此同时,游客移动支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工作效率提高了,和乘客沟通的时间成本也降低了。

除了对乘客提供了过闸便利,扫码支付也有效降低了早晚高峰的拥堵。

熊熊告诉锌财经,车站最怕客流拥堵。在用纸币购票或用交通卡过闸时,用户容易受到设备的影响,一旦机器失灵,无疑雪上加霜。

人民广场站在早晚高峰的1-2小时中,有近十万人进出,一旦某台售票机或者闸机出现问题,导致一两人因为操作不当而停留,短时间里聚集的客流,暗藏着不安全因素。

扫码入闸

“如果用手机扫码支付,用户不会随便敲我们的设备了。”人民广场的站长熊熊打趣道。

平时地铁闸机上常见贴纸破损,这是因为用户在使用卡票时刷不出来,一心急,用卡票敲打机器造成的。

如今过闸机,用户需要调取乘车二维码,在标志着“刷码过闸”的闸机上扫一下即可。此外,用户可以选择通过银联卡、支付宝给钱包充值,还可避免了忘记充卡的尴尬。

“原本单个车站每天的现金量在30万左右,现在大约十几万。”熊熊告诉锌财经,“目前大部分的现金量用在自动售票机,最近我们甚至考虑收回一些备用金。”

和此前锌财经报道过的公交系统一样,现金的处置和管理,对于地铁系统,同样也是一个麻烦。

杭州公交每天处理的零钱大约在170万元,而清点这些零钱的团队超过200人。

“现金要存储,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要送银行。如果乘客使用了移动支付,人力成本会大大下降。” 上海申通地铁(600834,股吧)集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金涛表示。

“当时觉得客流会符合线性增长的过程,不会一下子全部出来。”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运营管理中心票务管理部经理瞿斌告诉锌财经,“没想到在短短一个月里,使用二维码进出站的乘客就达到百万数量级。”

去年12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三方达成战略合作,实际上,双方和合作程度很深,并不仅仅是用户感知到的移动支付那么简单。

比如,支付宝“双离线”技术的应用,在乘坐地铁、公交时,如果出现短暂的无网络情况,这一技术能帮助乘客顺利完成支付。

双离线的本质上是把“记账”和“付款”两个动作分开,如果网络无法连接,APP先“记账”,等网络恢复时再“扣款”。

而由于地铁承载人流量大,短时间过闸支付峰值明显,承受过双十一瞬时支付的支付宝显然可以应付。此外,每天几百万人支付过闸,整个大都会APP系统需要金融级的安全进行保障,而在过去半年多,上海地铁遭受了两次饱和性的攻击,得益于和蚂蚁金服的合作,蚂蚁风险大脑成功抵御了这两次黑客的攻击,确保了这个数千万人口城市最大的公共交通体系的运行。

2

上地铁接入黑科技

这些年来,上海地铁向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转变,不单单反映在移动支付上。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运营管理中心票务管理部经理瞿斌向锌财经分享了一个在人民广场站开展科研项目的故事。“多年前有一个科研项目用热敏客流统计技术进行了实验,来统计某通道里乘客双向通行的数量。”

 

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

借助热敏系统可以知道每天每个时段,在这个通道里的具体人流量,并把整个客流流线转换成更为直观的数据,进而获知在人民广场站的游客换乘哪条线路的人多,最拥堵的通道在哪里等信息。

这些数据还让如何布局闸机设备、如何安置通道硬隔离设施,是否选择单向顺时针换乘等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站点的改造尤为重要。在换乘过程中,如果乘客和任何一个站点之间没有设计合理的路线,乘客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容易发生客流对冲或者拥堵现象。”在熊熊的印象中,从最初只有1号线,到增加2号线和8号线之后,打通整个广场成换乘站,人民广场站已经历过大大小小9次改造。

“以往这些方面靠的是人力,现在可以利用智慧化的图像采集,完成数据分析、人工判比。” 金涛提到,上海地铁自2009年开始就尝试用POSS(Passive Optical Surveillance System被动式光学监视系统)对客流走向和乘客滞留等情况进行分析。

借助数据驱动,上海地铁还快速进行了部署调整,优先改造高客流量的站点。

上海地铁线路图

目前上海地铁共计15条线路,300多车站和近1万台闸机。截至今年8月,上海地铁顺利完成了所有设备的改造。

事实上,除了应用大数据实现站点改造,上海地铁还接入了其他多项创新“黑科技”,包括生物识别、无感支付、扫脸支付等都在探索之中。如在上海地铁的八号线三期就有尝试指纹识别,特殊人群(如退休人员等)在首次注册完成后,只需要在闸机上将手一放,就能轻松过闸。

马云体验上海地铁黑科技

不过,这些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达到工业级准确度,未能适应现实的复杂程度,仍然需要大量的试验和测试。

“在世纪大道我们就采用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包括客流量分析,通道拥堵和滞留状态的判定。” 瞿斌补充道,上海地铁的联合实验室模式能够借助创新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自身对地铁运营管理的经验,一同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而最贴近乘客生活的“黑科技”,莫过于车厢的信息化改造。在基于蚂蚁金服移动开发平台mPaaS开发的大都会APP上,乘客可以看到每班列车的实时到站时间。这些信息此前只提供给地铁调度人员。

“我们希望乘客能够掌握调度信息,一旦列车出现问题,或者出现延误情况,乘客可以马上做出判断。“金涛主任告诉锌财经,万一乘客赶不上地铁,他们可以根据相应信息选择下一班。

此外,地铁车厢内的温度、拥挤情况等情况也可借助列车监控,一并转化为可视化信息提供给乘客。进而用户可以选择更好出行的时间,避免车厢拥挤问题,提升出行体验。

 

“我们要向智慧车站进步。首先,我们会做大量的车站设备的智能化提升,包括大幅度提高在线监测和传感能力。同时,我们会大幅度增加设备的联动,再进一步会提升设备与信息化的语音联动,达到智能地铁的工作状态。”据金涛透露,上海地铁的五千节车厢现全部带有蓝牙新标,乘客进入车站可以借助蓝牙,通过平安志愿者APP,可以把车厢里突发情况上报。

除了场景信息化和数字化,上海地铁的另一个关键是人的数字化,其核心是需要人触达智慧化的终端。这就让地铁系统变成了基于云计算的闭环,串联闭环的则是移动支付。

“把原有大颗粒的数据,按照经验、线路的分配模式打散,化整为零,根据用户数据的匹配度和需求来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蚂蚁金服城市服务事业部的刘晓捷认为,未来的一切都建立在大数据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移动支付是未来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础。

 

这不仅仅应用于地铁上,还会在高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甚至共享单车领域。

“预计今年年底,针对地铁出行半径的大数据,我们准备和哈罗单车一同进行引导性研究。”金涛表示,基于地铁站周围的实际环境,运用大数据,地铁和共享单车将联营,来改变乘客的出行半径。

未来,在大都会APP上,乘客还可以提前预约车站出口的可用的单车。

“一站式出行服务,不管用什么交通工具,用这个平台就能解决出行问题。”金涛告诉锌财经,未来乘客被不再需要用不同的软件解决行程中不同段落的出行问题,地铁、公交、打车或是骑车,都能在一个软件上被解决。

实际上,上海地铁还有更大的野心,基于mPaaS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大都会APP还将和地铁周边的商业运营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仅仅是出行,还有更多的商业购物、旅游景点等信息,将会给用户带来围绕地铁线路及周边的全方位的服务。

3

地铁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标志

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建于1863年,干线长度约6.5km,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当时轨道上运营的还是蒸汽机车。

目前这条地铁已延伸至88.5千米,一共61个站点。

如今地铁成为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不少国家由此开始效仿,加入了“开通地铁”的行列。中国也一样。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2017 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末,中国内地已经有34 座城市建成了轨道交通系统,总运营里程达到了5033公里。 新增运营里程首次超过800公里,而增长幅度也创下了过去 4 年的新高。

 

近几年城市地铁的发展变化图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批准的轨道交通规划项目也创下了历史新高。2017 年,全国轨道交通系统的在建里程达到了6246公里。

交通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而地铁则承载着最大的人口流动。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34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5021.7公里。

而到2018年8月,我国主要城市地铁客流总量日均已经超过5000万人次。

 

在地铁线路在各个城市延伸的同时,地铁支付形式也在变更。无论是使用本票、预售票,还是使用交通卡、二维码支付,这背后追求快捷、便利出行的逻辑未变。

试想一下,如果使用移动支付,每人次每天在进出地铁时可以节省3秒钟,如果以每天出行5000万人次算,那么合计可以节省1.5亿秒钟的时间,相当于4.75年!

去年阿里云之父王坚博士提出,“城市应该像重视建地铁一样,重视城市的‘大脑’。”

不止上海,目前广州、杭州、西安等地的地铁也普及移动支付扫码进站,相继开启了智慧出行的新模式。而实现支付宝二维码乘公交的城市更是超过了一百个。

“今天,当中国的老百姓(603883,股吧)已开始用手机付钱买烤红薯的时候,美国大部分老百姓还在用支票付水电费。”王坚博士说,“这种看似很小的差异让中国拥有了独特的竞争力。中国城市数据资源的积累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快,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机会,用比发达国家更先进的办法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9月19日,林辰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见到了阿里云发布的杭州城市大脑2.0。

阿里云称,其已成为杭州新基础设施,覆盖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420平方公里,相当于65个西湖大小。通过交警手持的移动终端,大脑已可实时指挥200多名交警。

而借助于城市大脑,杭州在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从2016年的第5名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第57名,但上海依然稳居前十。

“如果上海也用上这样的城市大脑,地铁和公交肯定能焕发出更多的活力。”林辰在云栖大会后,对家乡的期待,又多了一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锌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