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法则你很熟悉,但你可能不知道,在云南深处摆榔彝族布朗族乡的“711工作法”,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没有文件要求,但这是乡党委、政府、村干部以及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的日常,而且五年如一日。
2015年7月15日,云南中烟第一批驻村队员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龚培松第一次来到摆榔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告诉他这里实行“711工作法”(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1小时),这是他第一次听说“711工作法”。
“青山为证,不胜不归”这是云南中烟助力脱贫攻坚的决心,所有参与扶贫工作的队员都了解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在云南中烟挂钩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驻点工作组组长的领导下,龚培松很快就进入角色并且适应了“711”的工作节奏。
白天走村串户,实地察看挂钩帮扶户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和畜禽养殖情况。仔细核对土地证、林权证等基本信息,详细了解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及孩子就学就业、家庭收入、耕地面积、家畜养殖、产业种植等情况。与乡、村干部及农户交流座谈,与他们一起分析贫困原因,一对一制定帮扶目标、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实现精准扶贫。适时了解政府安居工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素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党组织建设七大工程的实施进度。晚上将白天收集到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整理,讨论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日复一日。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历史嘱托,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针对保山市施甸县有贫困村9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644户90463人,还有2个乡是“直过民族”布朗族的实际情况,从2015年开始先后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3人,累计投入资金6.17亿元,实施施甸县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5年来,带着云南中烟的殷殷嘱托、带着布朗山乡的热切期盼,13名扶贫工作队员进村寨、入农家、解难题、引项目,足迹踏遍布朗山乡的每一个角落。
摆榔乡党委书记段从坤介绍,经过5年的培育和发展,摆榔金布朗小镇已呼之欲出,集镇人口发展到3000人,街道占地面积从2015年的7470平方米扩大到了如今的68297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6125元提升到2019年的12070元。
5月17日,脱贫出列的喜讯传遍布朗山寨。看着父老乡亲如今的新生活,扶贫工作队员们激动不已,热泪盈眶。曾经的过往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回放,他们永远忘不了,父老乡亲搬进新居的那张笑脸,发展产业项目合同上的那颗红章,布朗山乡运出大山的那车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