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尿酸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吃得太好”——海鲜、肉类、豆类等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然而,事实上,饮食因素仅占尿酸升高的20%,而80%的嘌呤来源于人体自身的代谢。尿酸高不仅仅是“吃出来的”,更与遗传、代谢紊乱、肾脏功能以及药物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要真正理解高尿酸的成因,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和您一起从嘌呤代谢的全过程来了解。
嘌呤的来源与尿酸的生成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而嘌呤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内源性嘌呤(占80%):由人体自身合成,主要来自细胞分裂、DNA和RNA的分解代谢。只要人体细胞在更新,嘌呤就会不断产生。 外源性嘌呤(占20%):来自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海鲜、豆类等高嘌呤饮食。
嘌呤在肝脏中代谢,最终转化为尿酸,并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肾脏,大部分经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这一过程平衡,尿酸水平就能保持稳定。然而,一旦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
尿酸升高的两大原因
1. 尿酸生成过多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缺陷会导致嘌呤代谢异常,使尿酸合成增加。
疾病影响:如甲亢、甲减、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可能加速嘌呤分解,增加尿酸生成。
药物作用:如胰岛素、硫唑嘌呤、双胍类降糖药等,可能干扰嘌呤代谢,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2. 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若肾功能受损(如慢性肾病),尿酸排泄能力下降,血尿酸水平便会升高。
药物影响: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会抑制尿酸排泄,增加高尿酸风险。
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常伴随尿酸排泄障碍。
尿酸高≠痛风,但需警惕并发症
尿酸高并不一定会引发痛风,但长期高尿酸可能带来多种健康风险。
痛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剧烈疼痛和炎症。
肾结石:尿酸结晶在肾脏形成结石,影响肾功能。
慢性肾病:长期高尿酸可损害肾脏,甚至导致肾衰竭。
心血管疾病:高尿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问题密切相关。
如何科学管理尿酸水平?
调整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增加低脂乳制品、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促进尿酸排泄。
2. 多喝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有助于稀释尿酸,促进排泄。
3.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尿酸生成,适度减重可改善代谢。
4. 避免酒精:酒精(尤其是啤酒)会抑制尿酸排泄,加重高尿酸。
5. 合理用药:若尿酸长期居高不下,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尿酸高并非单纯由饮食引起,而是遗传、代谢、肾脏功能及药物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管理尿酸不能仅靠“忌口”,还需关注整体代谢健康。如果发现尿酸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以避免痛风、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合理的医学管理,才能真正让尿酸回归平衡。
内容来源:新华社
(医疗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及参考使用并不代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能替代执业医师诊断,不代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