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通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人的城镇化,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把握五个“新”:即一、要树立新的理念,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城镇化的核心要义是“人的城镇化”,让农民融入城镇,一样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二、要有新的发展方式与发展战略。要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位一体城乡统筹、城乡共荣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坚决摒弃“二元结构”的思维定势。三、要有新的发展重点和着力点。只有把城镇化的着力点放在县城和有一定规模的建制镇,才能有效调整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打造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升级版”;才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做到城乡共荣,实现“新四化”。四、要有新的驱动力和支撑力。所谓新的驱动力,就是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城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释放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而非行政的力量,更非“运动式”的社会动员力量。所谓新的支撑力,就是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新的优质产业,通过新的产业聚积使就业、人才、科技、金融、交通、通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积聚效应。五、要有新的改革方略和举措。必须重新谋划改革方略,要围绕新型城镇化推进一系列体制改革,特别是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和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配套改革。同时要注重增强改革举措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城镇化既要研究关注诸如“农民工市民化”一类宏大愿景问题,更要把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
第一,要把扩大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就业问题的严峻性。扩大就业,只能靠“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服务业(既要发展传统的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新兴的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
第二,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调整优化教育结构,要特别重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第三,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目标,统筹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全体国人公平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发言人: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十一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