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制图
艾玖玫
股吧里一则名为《金宏威南网封杀5年》的帖子,将金宏威被其主要客户之一的南方电网公司实施5年市场禁入这一重大收购风险暴露出来,令中能电气收购金宏威49%股权的计划有可能停摆。中能电气于1月25日紧急停牌并公告称,董事会认为应重新评估金宏威49%的股权收购方案的可行性。
网帖披露封杀消息中能电气临时停牌
1月19日,中能电气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稿)》,拟作价3.43亿元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金宏威49%的股权。中能电气在4个多月前以近3亿元收购了金宏威51%的股权,此次收购剩余49%的股权被中能电气看作是“将进一步增强对该子公司的控制力度,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上市公司资产的整体运作效率”。
不料,1月20日,网名为“日日张婷”的网友在股吧里发布了一篇题为《金宏威南网封杀5年》的帖子,以图片形式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对河南中能高空防腐清洗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金宏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市场禁入的通知》的文件。该文件称,“河南中能高空防腐清洗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金宏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向公司系统有关人员行贿的行为,根据公司供应商管理办法和公司监察局的监察建议,决定对河南中能和深圳金宏威实施市场禁入。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上述两家公司5年内不得进入南方电网公司市场,公司各单位和部门不得与其发生业务往来和签订新的经济合同。对已签订合同尚未履行完毕的,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即终止业务关系。”文件落款为“南方电网公司物资部”,落款日期为“2016年1月13日”。
对此,中能电气1月24日晚发布公告称,南方电网公司系金宏威的重要客户之一,如若5年内被南方电网公司实施市场禁入,将对金宏威的业绩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公司董事会认为应重新评估金宏威49%的股权收购方案的可行性,公司董事会将于本公告发布后5个交易日内召开董事会审议该事项。公司股票自1月25日开市起停牌,预计于2月1日前复牌。
前董事长涉刑案收购作价跌近三成
在此前公布的交易报告书中,中能电气在“重大风险提示”一栏中曾指出:电力行业企业是金宏威目前最重要的客户,即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各省市电力公司(供电局)。2013年与2014年,金宏威来自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的收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89%、69.48%,金宏威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若未来国内电力行业发展速度放缓、建设投资规模下降,或者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等主要客户对标的公司产品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标的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较大影响。
上述风险随着金宏威前任董事长李俊宝“出事”
而急剧升高。2015年4月25日,李俊宝因涉嫌行贿被刑事拘留,并被要求协助案件调查。2015年6月19日,李俊宝取保候审。此后,李俊宝自愿将其所持金宏威的全部股份转让给其夫人王桂兰,同时辞去金宏威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的职务。
受此事件影响,原计划以9.9亿元购买金宏威100%股权的赛为智能退出。在中能电气2015年12月22日晚间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王桂兰等7名股东持有的金宏威49%股权,收购作价仅为3.43亿元,加上此前51%股权作价不到3亿,相较赛为智能的收购价,下降了两成多。
封杀真相扑朔迷离投资者纷纷质疑
记者注意到,网民“日日张婷”在25日继续发帖,其中一篇标题为《我没有空配合你们调查,收购这么大的事居然不去了解清楚》。但是,他同时表示,“请求版主删除本人在中能电气股吧发表的所有帖子。”就此情况,记者咨询了京师律师事务所股权纠纷事务部主任王晓营律师。王晓营表示,如果这名网友只是公布了已经存在的事实而进行分析,这并不违法;如果不是事实,这名网友则涉嫌犯罪。我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了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昨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针对此问题对中能电气进行了询问:“作为控股股东(51%控股金宏威)却不知道金宏威的真实情况,我们想知道,中能到底发生了什么?”“请问公司有没有跟南方电网公司联系核实‘日日张婷’在股吧所发的文件消息的真实性?”
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中能电气方面没有回复相关问题。
>>链接
传谣被罚有先例
证监会1月8日发布通报《证监会对5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其中一则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显得尤为醒目。
据证监会公告,刘钦涛于2015年6月2日,在东方财富网股吧的“中国南车吧”发布标题为《东莞证券针对5000万以上VIP的风险预警》的帖子,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证监会决定责令刘钦涛改正,并对其处以15万元罚款。
记者在股吧中看到,这位网民的吧龄8个月,网名“ihvcc”,2015年6月2日在股吧中发布的虚假信息帖子阅读人数超过4万,评论达81条。
京华时报记者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