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热点> 正文

像富养女儿一样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一个新词,这些年也有一些创业者喜谈工匠精神。遗憾的是,如果仔细观摩过他们的产品,你就知道为什么他们爱拿工匠精神说事儿了——活儿不好话来凑。这种莫名其妙的“职业精神”在我所从事的行业里也是有的,这几年传媒圈谈“新闻理想”的人少了,但“专业主义”基本上人人都能连说三小时,还不带重样。缺啥补啥,自然之理。正说明在很多行业,工匠精神遗失久矣。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尽管很多人爱举苹果公司和瑞士钟表的例子。中华民族也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古代的青铜器,后来的陶器、茶叶、酿酒、布艺,曾经样样精致。为什么后来失传了呢?

光从职业找原因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审视的目光投向自己。上面说到的几门工艺,从社会生产角度看,是所谓的手工业,可从根上讲,却是一整套相互勾连的、细腻的、有讲究的生活方式——也唯有在这样的生活态度里,才有望滋养出工匠精神,进而陶铸出可以传之久远的优异产品。工匠精神是好产品好作品的灵魂,可如果没有堪配这灵魂的美丽实体,灵魂焉附?

正如今日很多年轻人无法赏鉴中国书法之美,因为他们一出生就赶上屏时代,传统中国的那套人与诗文与笔墨纸砚的书写系统,整个儿都被架空了,技术元素的迭代或许并不一定造成工匠精神的流失,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的匠心不那么容易安定和安分了。而匠心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说得好:“我认为工艺之美,最终还是秩序之美。如果没有正常的社会环境,也就不会有工艺之美的存在。美的兴衰与社会兴衰在历史上是同步的,对工艺的救助就是对社会的救助……丑陋的工艺是丑陋社会的反映。”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越来越没追求,山寨机也用得很高兴,如果商家都满足于赚取短平快的微薄利润,认为像苹果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级别的巨资去精益求精地研发芯片是犯傻,一个日常生活粗糙粗鄙化的社会,是培育不出什么工匠精神的。

早在民国时期,胡适先生就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讽喻中国人常见的那种马马虎虎糊里糊涂的生活态度,多么遗憾,那篇文章仍在讽喻今天。工匠精神的遗失,一方面,源于庶民生活美学的将就,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机体失序的象征,这是病,得治。

我们还必须像富养女儿一样培育工匠精神。气质是养成的,要让诚信、厚道、创新、专业等品质,成为一种习惯。同时还要通过良好的政策和法治环境,把假冒伪劣剪除干净,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工匠精神自我生长。

人们常说,社会太浮躁,因为在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作为生产者的时候,人们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作为消费者,你一定不会说谎,网购晒单比明星代言要真实100倍。中国游客到日本买电饭煲和马桶盖,应该足够刺激中国制造商,所谓制造业的转型,最关键的是脚踏实地,回归专业精神,与人心接轨。消费者会用人民币投票,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没有真正的保险箱,“器美、活儿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者:陶舜,来源:全媒派)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