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辛夷
自从国内成品油出台了“地板价”的相关规定以后,国际油价就再没能爬上过“地板”。在过去的十个工作日里,国际油价徘徊在每桶36美元左右,距离40美元的地板价仍有距离。4月12日又是成品油调价窗口,本轮也依然毫无悬念地出现了“六连停”。
国家发改委昨日下午发布通知,截至4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暂不作调整。
本周日,有15个产油国参加的“冻产”会议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这一被再三推迟的会议,已经在过去两个月间为国际油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多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均认为,即使与会国家达成协议,恐怕也难以改变当前原油市场的格局。
冻产会议效果可能被高估
2月中旬,沙特、俄罗斯、卡塔尔和委内瑞拉四国石油部长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将原油产量冻结在1月水平。从此以后,“冻产”便成了支撑油价上行的主要动力,与2月的低位相比,国际油价上涨幅度一度超过50%。
但随着会期从最初的3月初推迟到3月底,后来又再度推迟到4月17日,每一次日期推迟,参加冻产会议的产油国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卡塔尔能源部长萨达介绍,目前大约有15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和非欧佩克国家支持在多哈召开会议,这些国家的原油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3%。
萨达在邀请信中写到:“冻产已经成为一个维系油市平衡、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紧急议题。”
占到全球产量近四分之三的产油国打算冻结产量,国际油价岂不有救了?现实却远没有这么简单。OPEC的龙头大哥沙特曾多次表示,只有包括伊朗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冻产,沙特才会冻产。
然而刚刚解禁的伊朗显然不甘于每天200万桶的生产规模,该国多次强调,要将日产量恢复到400万桶。这也让会议还未召开就蒙上一层阴影。
此外,本次会议旨在令与会国将产量冻结在今年1月份的水平。国际能源署石油部门负责人内尔·阿特金森认为,1月份各国的产量本身就处在高水平,将石油产量“冻结”在这一水平,对当前市场基本面来说“毫无意义”。
以俄罗斯为例,今年1月,该国原油日产量为1088万桶,同比增长1.5%。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高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并不看好冻产会议的结果,即便有妥协达成,对于当前原油市场而言,也不会有太大的益处。相反,倘若会议无果而终,原油将再度高位下跌。
远期供应减少将支撑油价
并非所有国家都可以像沙特、俄罗斯这样,在油价如此之低的水平下,保持如此之高的产量。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布的一份报告,沙特、伊拉克、科威特等国生产一桶原油的成本仅为10美元左右,而美国、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国则需要30美元到40美元。
尽管国际油价自今年2月份开始有所回升,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低油价通过持续侵蚀石油企业利润,已经开始对石油生产产生影响。
2014年,美国石油生产呈现鼎盛之势,日产过千万桶,超过沙特成为当时的第一大产油国。然而随着国际油价大幅下挫,美国石油产量自去年底开始下降。美国能源信息署刚刚发布的月度报告判断,预计今年5月份的页岩油产量降幅将创纪录,而且是连续第7个月下降。
在低油价之下,身为第五大产油国的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据“两桶油”2015年年报显示,中石油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4%,而中石化则下降28.6%。
中石化胜利油田在2月份宣布,决定今年整体关停4个油田,并将2016年的产量也进行了削减。而中石油早在2014年底就已经作出反应,削减了部分产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油价的波动紧紧跟随着供需的变化,低油价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已经看到上游投资出现减少,因此再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看到供应的减少,所以不必对油价过分悲观。
咨询机构Analytics的创始人兼总裁麦克·罗斯曼本周一(4月11日)表示,美国WTI原油价格在2月11日触底之后,年底将有望攀升至每桶85美元。
他认为,今年有两件大事将会支撑这一判断,一是需求增长;二是非OPEC产油国的供应水平将出现8年来首次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