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证券> 正文

牛熊冰火两重天 券商“靠天吃饭”魔咒求解

□本报记者 张莉

日前,华东某大型券商部分员工对公司考核机制调整提出不满,引发坊间热议。实际上,从去年年底开始,已经有多家券商内部员工通过自媒体等渠道曝光考核提升、变相裁员、薪资大幅缩水的情况。

多家券商相关人士分析,由于市场交易量萎缩、业绩下降、成本压力加大,内部出现部分降薪裁员也成为各家机构渡过市场“寒冬”的常见手段。相比去年大幅扩张,今年多家券商纷纷明确收缩创新业务战线、合规化经营的核心思路,业务架构调整变动较大,经营压力陡增。

另有分析人士称,券商经纪业务互联网化对传统佣金模式的冲击较大,尽管转型提法较早,但由于成本投入较大、产出效益不高,不少中小券商机构往往陷入“转型即死”的困局之中。从目前业务架构来看,“靠天吃饭”的魔咒难破,令券商无法摆脱“牛市扩张、熊市裁员”的尴尬境地,传统业务模式亟待转型。

薪酬支出大幅缩水

市场行情尚未转暖,券商“过冬”的悲情气氛似乎仍没有消解。日前,华东某大型券商部分员工对公司最新提出考核机制的调整提出不满。

据悉,今年6月,上述证券公司内部发布管理新规,对营销人员基本管理制度、客户经理绩效管理办法、证券经纪人绩效管理办法等进行修订,其中涉及岗位合并、营销人员级别确定方式并影响考核、培养期底薪、开户补贴、开户津贴、管理津贴等内容调整。该证券公司回应称,根据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战略,结合行业趋势和客户理财多元化需求,探索新型服务内容,修订完善营销人员的基本管理制度,并调整考核管理办法,部分营销人员薪酬还出现上涨情况。目前各分支机构都在积极沟通。

从去年年底开始,已经有多家券商内部员工通过自媒体等渠道方式曝光工资下调、考核加码、年终奖推迟发放或大幅被砍的情况。不少营业部基层员工透露,由于行情疲软、交易量不佳,公司内部重新调整考核标准,大批经纪或营销人员不得不面临裁员或被动离职的情况。据悉,有券商还就新的业绩标准与员工签署新的离职协议,若无法完成业绩指标,须无条件主动请辞。

尽管多数证券公司不愿承认存在“降薪裁员”的情况,但从半年报数据来看,行业薪酬支出下滑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上市券商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约有8家上市券商大幅下调职工薪酬总额,下调幅度同比超五成,其中下调幅度最高的券商,在职工薪酬项目上,较上年同期下降75%。从上半年业务及管理费大幅下调原因看,券商也将其解释为“人力成本控制力度加大、员工成本支出减少”所致。

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在牛市扩编、熊市缩编已经是行业周期性规律,而在市场交易疲弱之际,通过提升考核标准来调整人员岗位、间接缩减成本的做法也是行业默认的“潜规则”。“从公司角度来看,希望通过考核制度调整来提高营销人员业务能力和效益,但对于一线员工来说,交易量上不去,很多经纪业务在新增客户挖掘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佣金提成自然会大打折扣。”有券商营业部员工透露,由于行情惨淡、员工收入下滑严重,公司内部人员流动也非常频繁,而无论是考核机制还是业务岗位的调整,对业务持续的拓展都会有影响,员工能够做的就是期待“市场尽快好转起来”。

不过,也有券商人士认为不宜过分渲染或夸大券商降薪事宜。“经纪人和投资顾问或者客户经理的岗位的身份类似,但职责不同,其主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为券商做市场开发,其通过浮动佣金提成的方式来获得收入。牛市中收入暴涨,熊市中收入惨淡,也是周期性规律,对于这种浮动较大的收入状况,作为经纪人而言,本身其实是有心理预期的。”某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分析,由于券商经纪人的业务单一,对市场行情的依赖性较高,其收入的大幅波动也难以避免,人员流动自然也会加强。若市场清淡,公司出于内部管理优化的考虑,也会采取相应的人员缩编策略来控制成本,来冲减此前牛市扩张时期出现的岗位膨胀。

券商业绩集体滑坡

对于多数券商而言,薪酬支出的变化,无疑也是直接折射行业经营业绩好坏的风向标。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市场行情持续下行、成交量萎缩,导致营业收入不断下降,行业整体业绩滑坡的情况已初露端倪。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券商整体利润大幅跳水,各项业务成绩惨淡者比比皆是。营业收入和交易量的大幅缩水,也成为员工佣金收入齐腰横斩的直接因素。

相比牛市期间,今年上半年,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令券商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两大板块成为业绩下滑的“重灾区”。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多家大型上市券商的经纪业务手续费下滑明显,同比降幅均超过45%以上。从自营业务上看,约有15家上市券商在证券投资业务方面出现账面亏损,其业务收入同比降幅最高达77%以上。对于小券商而言,其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早在去年三季度,有分析师已经预测“券商业绩将会出现拐点”,认为市场成交放缓,将令券商传统业务受到冲击,而此前券商在救市过程中担任的“特殊角色”,也会让其在证券投资上受到影响,对利润表的压力将会逐渐显现出来。在业内看来,当前弱市行情下,成交量快速萎缩影响着多数证券公司的基础收入,佣金率水平也在逐步下滑,以经纪业务为主的机构交易量大幅下挫,券商业绩整体滑坡符合预期。

另有分析人士称,券商各项业务条线逐渐收缩,金融创新进程放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发展的规划和步伐,券商内部经营压力陡增。华南某中型券商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经历一波机构内部去杠杆的调整,券商两融规模下滑显著,与银行、保险机构开展的质押、收益转换业务也同时受到打击,原有融资创新业务都受到限制,机构可做的业务重新转移到相对单一的经纪业务上,其收入空间被大大压缩,营业收入自然会遭遇冲击。“受去年市场影响,券商机构风险控制要求大大提升,行业限制条件较多,券商内部对各类金融产品的创新动作也开始逐步放缓,而此前创新业务投入仍未看到显著成效,造成了券商盈利不佳的状况。”

券商人士透露,和前几年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金融产品设计情况相比,今年开始多家券商的经营核心思路都陆续转移到“合规风控”上,对内部风控体系做隔离墙搭建、风控评估机制建设等诸多改革,强调一线业务部门的合规风控责任,并将风险控制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之中。“目前很多业务开展和推广战略方面会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若涉及高风险或违规的业务板块采取收紧或暂停的措施,此前类似新三板等风险点较多、风控难以实施到位的新业务将成为下一步整顿的重点板块,而新增创新业务在立项方面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创新业务的放缓将令券商仍难摆脱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机构转型的压力可能短期难以化解。

传统经纪模式亟待转型

对于整个证券行业而言,摆脱“靠天吃饭格局”的说法虽然较早提出,但从当前的业务架构来看,券商大部分业务仍跟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股市成交低迷和自营盘亏损都直接影响着券商的业绩。从趋势上看,市场行情见好则业绩上涨,行情萎靡则业绩滑坡,这种循环式的业绩过山车表现,也意味着券商“靠天吃饭”的盈利模式并未发生实质改变。

业内认为,券商经纪业务的互联网化对传统佣金模式的冲击较大,造成券商传统业务收入大幅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着机构原有经纪业务加速转型。“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券商佣金战已经接近尾声,券商业务转型和服务平台的搭建才是后续发展的趋势,券商未来需要依靠两融等其他增值业务来黏住客户,而并非单靠纯经纪业务。”香港某券商负责人说,以佣金降低来换取客户的模式可能会根本性转变其券商内部的业务结构,对于大多数券商而言,这将触及利益让渡和调整,其转型的难度非常大。

在券商机构人士眼中,互联网转型战略虽然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但真正能够成为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则为时过早。“由于传统业务模块受市场影响较大,一旦行情转好,券商资金仍会愿意投入到资本中介等业务之中,从回报上看,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动力并不强。在互联网证券开展进程中,后续增值服务和创新产品的欠缺、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潜在的矛盾,已经成为各家券商不得不面临的难题。”上述券商人士分析,此前不少机构的互联网业务创新往往迎合市场趋势,概念炒作的较多,深度理解互联网思维的少;加上投入和产出高度不匹配,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和人才团队,以及创新业务战线的收缩影响,通过互联网化转型来颠覆传统业务架构的案例并没有发生。

另一方面,成本投入较大、产出效益不高,不少中小券商机构往往陷入“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困局之中。某券商前互联网金融部门负责人认为,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券商本身需要在前期部门搭建和系统改造方面有比较大投入,而且在新业务模式产生之前,单纯的业务线上化不会在短期内为公司增加产出,因对一些公司内部可能会有一定压力。而互联网转型并没有产生新的业务模式,对证券公司原有的机制和架构也没有产生根本影响,这也意味着券商机构的转型在实践操作上行进艰难。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券商传统模式的转型仍处于摸索阶段,各家机构仍未放弃为业务架构转型和摆脱市场困局而做积极的努力。“目前部分券商传出的降薪裁员消息,除了市场行情变化影响之外,也可以视为机构自身对性价比不高的经纪人岗位重新考量,从而采取新的管理策略,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对传统经纪人模式的淡化。”一家小型券商经营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券商业务多元化趋势下,对增值服务能力的要求提升,传统经纪人也需要转型成为吸引客户的财富管理者,从标准化服务转为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以适应行业发生的新变化。

据悉,为推动经纪业务转型,目前不少券商开始将传统的开户服务转向细分化的增值服务方面,并为不同风险倾向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理财产品和投顾产品。有数据统计显示,从去年至今,约有32家机构先后推出多达80余款投顾产品,其服务涵盖从投资组合建议、市场深度资讯报告到高端投资主题会议等等。在业内看来,未来经纪业务的转型仍然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渗透,通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来打造差异化的券商品牌,从而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