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改芳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旨在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绿色金融被纳入G20杭州峰会议题,成为本次峰会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部分券商认为,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支持绿色投资的强有力信号,将推动环保产业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引发关注
我国为推进发展绿色金融做出了长期努力。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绿色金融都成为热门话题。在中国的倡议下,G20杭州峰会关注绿色金融与气候资金等问题。而2016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就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旨在识别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制和市场障碍,研究如何提高金融体系动员私人资本进行绿色投资的能力。
兴业证券指出,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作为目标,在相关政策配合下,将环境影响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日常业务中,以此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向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集聚的一种创新性金融模式。
根据目标的不同,绿色金融与环境金融、气候金融、可持续金融等互相重合又有所区别。由于社会、生态、环境与资源各方面密切关联,因此难以严格区分上述几个概念。可持续发展是绿色金融的目标,金融市场是手段,绿色经济是保障。相关标准和操作指引是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国泰君安研究认为,《意见》是支持绿色投资的强有力政策信号,将推动绿色金融、环保产业发展。
支持绿色企业直接融资
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日前对媒体表示,积极支持绿色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够激励引导大量社会资金进入绿色行业,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缓解绿色企业融资难题,更好地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据介绍,由于目前排队等待新股发行审核的企业数量较多,证监会将考虑加大支持绿色企业直接融资力度,提高发行审核效率,加大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度,逐步缓解绿色企业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不过,这些政策的落地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证监会也在发行审核中强化了环保标准。根据相关规定,发行人生产经营活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政策;最近36个月内存在违反环保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等情形的,不得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准则等规则也对发行人存在的环保问题、采取的措施及资金投入情况等事项作出了明确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马险峰说,绿色金融涉及的产业中主要体现出项目贷款占比高,投资回收期长,项目收益率较低等特征,在银行信贷投放中往往不具备竞争优势。他建议,可以考虑采取“免税”、“贴息”等政策支持绿色债券。
马险峰透露,证监会正积极探索碳期货品种的研究。“当前,上市全国性碳期货合约的条件尚不成熟,可以在碳现货市场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碳期货市场。”
据介绍,沪深交易所均对绿色债券的申报受理及审核建立了专门的“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有12家发行人申报了13只绿色公司债券或者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申报规模约350亿元,已发行70亿元,申报品种覆盖普通公司债、熊猫债、可续期债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
银行业发力环保信贷
业内人士介绍,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银监会要求银行业对产能过剩、“两高”行业严格贷款审批,发布了《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11月,银监会下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2012年2月,银监会下发《绿色信贷指引》,这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在引导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浦发银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节能环保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国际合作探索发展绿色信贷,于2008年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涵盖能效融资、清洁能源融资、环保金融、碳金融和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五大板块,形成“十大创新产品”。
“十大创新产品”包括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贷款、法国开发署绿色中间信贷、世界银行建筑节能转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保理融资、碳交易(CDM)财务顾问、国际碳保理融资、排污权抵押贷款、绿色PE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上述创新产品均已推出。
截至2016年6月末,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1808.42亿元,比年初增加90.57亿元,占全行对公贷款比例为11.41%,预计年节约标准煤约203.5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约492.41万吨,节水约49.30万吨,实现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目前,浦发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已经完成500亿元的发行,已经投放近300亿元,支持了一大批节能、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绿色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