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安一隅到风光江湖,国金证券的荣光少不了“佣金宝”立下的汗马功劳。
但近日以来,其股东谜一般的增减持、不顾弱市的转融券、马上换股的可交换公司债,以及自身长达一年多的定增波折,使得这家风风火火的互联网券商新星渐渐步入泥潭。
9月7日,国金证券回复上交所问询函,称第三大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控股”)确未增持,将尽快完成增持承诺,之前的减持计划也将停止。
对清华控股二季度自有账户持有国金证券股票数量减少20万股、清华控股即将到来的可交换公司债,及自家公司长达一年多的定增事宜,国金证券回复《经济参考报》称,此20万股为清华控股转融券股数,可交换公司债是清华控股独立经营行为,对公司经营等不造成影响;定增申请工作处于正常推进过程中。
清华二季转融券20万股
巨量减持计划被迫取消
2015年7月10日,证监会发出 《关于开展维护公司股价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制定维护股价稳定的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采取大股东增持、董监高增持、公司回购、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的措施,并要求公司通过交易所平台向投资者介绍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维护股价稳定、做好投资者沟通工作。
三天后的7月13日,国金证券公告称,公司股东清华控股计划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择机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累计不低于4427万元,所增持股份6个月内及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不减持。
然而,一年多过去,4427万元的增持承诺尚未兑现,清华控股又抛出了1.1亿股的巨量减持计划。2016年8月22日,国金证券公告称,清华控股拟减持不超1.1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3.63%。对于减持原因,公告中表述为“自身发展需求”。
这让市场一片哗然。8月22日当天,国金证券股价应声下跌4.13%。之后,不断有投资者与国金证券沟通,股民郑先生甚至写了投诉信给国金证券所属辖区四川证监局和上交所,直指国金证券涉嫌短线交易或虚假陈述,扰乱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秩序。
9月2日,上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国金证券核实其股东清华控股增持承诺的履行情况。如未能履行承诺,披露具体原因及后续承诺履行的具体安排。同时,要求国金证券核实清华控股在预披露减持公告后是否实施了减持,并结合清华控股增持承诺的履行情况,说明减持计划是否违背了前期增持承诺,并请律师发表专业意见。上交所还限定披露日期为2016年9月9日之前。
9月7日,国金证券回复上交所问询函,称截至公告日清华控股尚未履行增持。具体原因为,市场未达到清华控股认可的增持条件。同花顺数据显示,2015年7月,国金证券股价约在24元附近,今年年初曾跌至低点10元附近,截至9月8日收盘,报13.31元。“清华控股后续计划调整增持条件,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完成上述承诺。增持完成后六个月内不减持。”国金证券在公告中承诺。
对于减持疑问,国金证券解释,清华控股在预披露减持公告后未进行减持,其于8月22日预披露的股份减持计划是依据信息披露规则,将未来六个月可能减持的最大规模数预先披露。
国金证券还认定,清华控股于8月22日预披露的股份减持计划没有违背前期增持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金证券一季报和半年报信息,截至2016年3月31日,“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国金证券167,286,000股,占比5.90%,“清华控股-中德证券-清控可交换债担保及信托财产专户”持有国金证券122,000,000股,占比4.03%;截至2016年6月30日,“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国金证券167,086,000万股,占比5.52%,“清华控股-中德证券-清控可交换债担保及信托财产专户”持有国金证券122,000,000股,占比4.03%。这意味着,清华控股二季度自有账户持有国金证券股票数量减少20万股。
对此,国金证券向记者解释称,“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自有帐户持股数量减少系因其开展转融券业务,截至2016年6月30日,标的股票数量20万股。
“市场不好的时候,转融券可能会放大利空的杀伤力,一般大股东都不愿意出借自己的股票。从减持、转融券、可交换公司债等一系列动作看,清华控股可能有些想法。”深圳上市券商一位非银分析师对记者分析。
根据公告,清华控股于2015年10月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并将从2016年10月26日开始进入换股期。对于届时可能因为换股而导致的持股数量变更,国金证券回复称,这是清华控股的独立经营行为,对公司经营等不会造成影响;公司一直稳健经营,公司股东亦对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努力非常认可,股价属于二级市场变动,受多因素叠加影响。感谢关注。
此前,国金证券在“上证e互动”答复,清华控股通过“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和 “清华控股-中德证券-清控可交换债担保及信托财产专户”持有公司股票,“清华控股-中德证券-清控可交换债担保及信托财产专户”同时用于担保清华控股可交换公司债券。
市价发行价长期倒挂
急于补血仍顽强定增
实际上,国金证券长达一年多的定增之旅同样让人尴尬。
在首次定增收获热捧之后,国金证券趁热打铁,于2015年6月25日再次推出3倍规模的定增预案。彼时,公司公告拟以不低于26.85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5.5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亿元,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
不过,由于股市剧震,其股价一路下挫,短短一个多月最低下探至10.9元/股。相较26.85元/股的发行价,倒挂严重。
之后,为了定增顺利实施,国金证券两次调整定增方案。2015年11月10日,公司公告将定增发行底价由26.85元/股下调至14.38元/股,发行最低数量由5.59亿股下调为3.34亿股,募集资金规模由150亿元下降至48亿元;2016年6月14日,公司再次公告将定增价格由14.38元/股下调至14.30元/股,发行数量由不超过3.34亿股调整为不超过3.36亿股。
但因为保荐机构兴业证券被立案调查,国金证券正在推进的定增于半个月后再次被动“躺枪”。6月30日,国金证券称6月2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中止审查通知书》(153754号),定增审查被迫中止。这一变故令其正在推行的互联网战略蒙上一层阴霾。好在8月23日,国金证券及时公告称,证监会8月22日已经恢复对公司的定增审查。
“去年24元定增的还套着近50%。这一轮拟定增以来,股价长期位于14.30元的定增价下方,批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批了,参与机构估计也不多。最终会不会流标还不一定。”一位资深股民对记者分析,“10元以下定增对散户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兴业证券被调查那会本来可以终止定增,体面退出,但估计他们缺钱缺的紧。现在只能说是‘骑虎难下’。”
上述非银分析师表示,在价格倒挂幅度不大的前提下,相关上市公司在市场行情转暖时,会发布利好刺激股价上涨,以保证增发顺利实施;不过,如果股价回升无望,最终很可能放弃增发。
对此,国金证券回复《经济参考报》称,目前公司定增的申请工作仍处于正常推进过程中。
按照定增发行流程,证监会批准是定增方案审核的最后一步,批文有效期6个月,若6个月不实施定增则视为选择放弃。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定增在获得证监会批准后6个月内,就需做出是否定增的决定;而如果6个月中一直处于股价倒挂状态,上市公司选择继续实施定增的概率并不高。
记者注意到,急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国金证券还于6月24日通过了三项发行债券的议案,计划分别发行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的公司债券、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的次级债券,募集资金合计150亿元。
国金证券半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1.47亿元,同比下降34.9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8亿元,同比下降48.28%;基本每股收益0.211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514.87亿元,较年初减少8.6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66.68亿元,较年初增长1.15%。公司表示,受证券市场整体低迷,股基交易量同比大幅萎缩等市场环境影响,报告期公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导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公司上半年继续推进拟募资48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行政许可申请。对此,国泰君安认为,其核心风险在于市场大幅萎缩,战略转型不顺利。记者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