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认为,解决新三板流动性困局不能靠单一政策,只能是系统性配套政策逐步落地后,才能形成一个累积效应,化解流动性问题
■本报记者 左永刚
近期,国务院相继提及完善新三板交易机制和改善市场流动性,同时全国股转系统不断调研听取意见。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新三板大宗交易平台的建设方案初稿已经形成,未来有望形成涉及新三板流动性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上报证监会。
9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新三板交易机制,改善市场流动性;同日,全国股转系统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围绕分层后的差异化制度和交易制度完善优化,听取挂牌企业、投资者以及专业研究人士的建议。
此次座谈会主题除了创新层差异化制度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主题是交易制度优化。所谓的交易制度优化,包括了优化协议转让以及推出大宗交易平台在内等安排。尤其是大宗交易平台,在目前流动股比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和机构的需求尤为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要解决新三板流动性问题,除了引入公募基金、降低投资者门槛外,大宗交易也必不可少,大宗交易的出台不仅能给市场提供新的交易平台,让买卖双方以市场为基准,在允许的幅度内,选择溢价、折价或平价成交,可以有效避免对二级市场价格造成冲击,同时也能为投资新三板的资金提供较好的退出渠道,预计大宗交易制度有望年底前落地。
据记者了解,新三板大宗交易平台的建设方案初稿已经形成,未来有望形成涉及新三板流动性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上报证监会。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近期,各级管理部门都不约而同发布涉及新三板的消息和政策,足以证明新三板得到了重视,并且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监管层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了新三板现阶段的困境,也已经开始着手酝酿政策或者措施解决当前新三板流动性困局,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政策酝酿到落实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周运南判断。
市场参与人士普遍认为,解决新三板流动性困局不能靠单一政策,只能是系统性配套政策逐步落地后,才能形成一个累积效应,化解流动性问题。
在制度供给层面,新三板一揽子流动性解决方案终于开出“第一单”,全国股转系统已启动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申报工作。
对此,广证恒生首席研究员官袁季认为,未来随着新三板发展更加成熟,推出包括普通股票、优先股、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在内的多种融资工具后将能够帮助挂牌企业实现融资需求;同时随着未来更多私募机构参与做市业务,新三板做市交易市场将进一步被激活,提升新三板的流动性。
周运南认为,在新三板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之后,才是降低投资者门槛以及推出竞价交易的较好时机。
(左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