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北京举办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座谈会,第一批20余家态度积极的外资机构现身其中。然而,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各家机构态度积极,但是要迅速进入内地市场还并不容易。一方面,外资机构在中国内地设立公司的并不多,已登记备案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如今注册投资类工商企业收紧,为进一步展业增添困难。另一方面,部分外资机构的子公司重重嵌套,用来控股内地公司子公司,有的并没有能够获得所在地区的金融牌照,按规定也无法展业。
记者获悉,少数有能力“抢跑”的机构大都设立在上海自贸区。他们表示,将锁定大消费和深港通。据悉,部分机构投资风格稳健,年换手率不超过20%,这意味着国内老百姓有望近距离接触“传说”中外资机构的“价值投资”。
多家展业筹备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透露,这批态度积极的外资机构包括贝莱德、富达国际、安本资管、瑞银海外、摩根资管、德意志资管、惠理海外等20余家国际知名机构。
根据规定,外资机构在中国内地开展证券类私募业务需要先设立内地公司主体。然而,记者获悉,目前与会的一些外资机构,实际上还没有在中国内地设立公司,有的只有办事处。还有的虽然在香港设立了公司,但是根据规定,在资管领域,香港公司并不能算内地公司。
另一大障碍是从2016年一季度起,监管机构已收紧对投资类工商企业的注册,至今仍然没有放松。这意味着,外资机构要在中国内地设立公司并不容易。不过,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或许这类外资机构在注册方面会有绿色通道,毕竟允许外资机构在中国内地开展私募业务是中美会谈的结果。
自贸区选手有望“抢跑”
有望在内地市场抢得发行先机的境外机构,都是些上海自贸区背景“选手”。据悉,参与座谈会的外资机构中,有一小部分已在内地设立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海自贸区。如摩根资管、惠理海外、瑞银海外和安本投资。去年9月成立的安本投资总经理刘晓都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证券投资私募业务还在筹备初期。去年8月成立的瑞银海外也表示,内地的证券私募业务正在筹备。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网站信息不完全统计,上述公司除惠理海外以外,另外三家均还没有来得及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在内地已设立公司,仍有可能无法开展私募业务。监管部门要求若要在中国内地开展证券私募业务,外资机构必须是为所在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或者许可的金融机构,但是,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外资机构的子公司重重嵌套,用来控股中国内地公司的子公司,有的并没有能够获得牌照。
首批产品聚焦A股大消费和深港通
虽然离“大举入侵”中国资管市场尚有距离,但可以预计的是,中国老百姓离近距离接触到外资机构的“价值投资”已经不远。刘晓都介绍,安本投资的投研团队将会结合安本已有的国际资源和中国本土研究人才。安本投资风格偏稳健,注重长期投资,很多股票持有时间在5年以上,年换手率不超过20%。
部分机构也早有A股投资经验。刘晓都介绍,安本资本已有较久的QFII和RQFII投资经验,分别有2亿美元和2亿人民币的额度。而瑞银海外所属的瑞银集团旗下所有的子公司累计获得QFII额度为20.4亿美元,RQFII额度为78亿元人民币。从外管局资料来看,参会的机构中相关的未来资产、邓普顿国际、贝莱德资产、韩华资产等的同系公司曾获批QFII额度。
从采访情况看,部分海外私募看好大消费等非周期板块。安本资本因为看好中国的消费升级,其QFII和RQFII的主要标的均在大消费领域,不涉及制造业。
部分机构则打算采用帮助中国内地投资者进行全球配置。惠理基金中国业务董事总经理张津伟透露,即将实施的深港通与其相关的投资,将会是其考虑设立新产品的重点之一,究竟怎样的模式参与私募基金业务方面,他们正与法律顾问及有关监管机构探讨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惠理是规模最大的港资基金公司,在香港、上海及新加坡均有投研人员,基金经理及分析员对内地及香港公司的文化背景、各行业的运作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均有深入的了解,而在各资本巿场的合规要求及交易运作亦有很深的认识,这正是惠理基金的一大优势。内地投资者如果要将资产配置在海外巿场,惠理将会是他们的首选。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海外投资需要QDII额度,目前紧张的额度审批可能会是一大难题。对此,张津伟表示,目前通过QDII发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他们会寻求其他渠道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境外投资的机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惠理海外的两只产品亚洲高红利股票基金和惠理大中华优先股基金已经进行备案。记者 曹乘瑜 实习记者 吴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