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者布娜新10月11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业内对于新三板的研究尚处于“市场化状态”,未来将走向体系化,形成适合新三板生态系统的研究体系。其中,投研一体化趋势有望推动行业咨询研究的发展,进而催生大量外部机构参与到新三板研究当中。
研究系统走向体系化
中国证券报:相比于A股市场研究,目前新三板的研究主要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布娜新:A股市场研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报告成果有“财大气粗”的公募基金等着买。但新三板的研究目前颇为尴尬。新三板从2014年进入公众视野,而500万元的投资者门槛,使得散户基本不太关注新三板。同样,由于没有A股市场成熟的制度保障,券商研究部门出于成本考虑,普遍热情不高。
目前新三板的研究为完全市场化状态,除了券商研究所这支“正规部队”外,还存在着很多“游击队”,包括私募、媒体、民间机构等。但新三板研究并不简单,未来将走向体系化,并形成适合新三板生态系统的研究体系。
中国证券报:新三板的制度改革会否助力相关研究领域的创新?
布娜新:新三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今年顺利完成了创新层与基础层的分层工作。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来思考的话,研究领域的落脚点主要在有质量、多品类的研究型服务。
新三板是一次改革和创新,从券商方面来看,改变至少有两点,催促投行端的注册制以及推动研究端的投研一体化。投研一体化的发展加速行业咨询研究这个市场的大发展,催生大量外部机构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几家券商的研究部门早已在“意料之中”的转型战略中拔得头筹,包括民生、安信、中信、联讯证券等研究机构,都已对新三板市场开篇布局。下一步趋势将呈现出券商与外部机构合作连横,并逐步走向做大做强的阶段。
中国证券报:新三板挂牌公司家数众多,而研究力量相对薄弱,根本原因是什么?
布娜新:新三板市场体积小,但品类繁多,覆盖众多行业,有庞大的研究需求。任何投研行业的人才都不能错过新三板市场,新三板目前已经包含9000多家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三倍,涉及行业更广泛,是分析师们的沃土。
从供需来看,新三板拥有大量公司,但研究员的数量极其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新三板体量小、研究机构盈利模式不清晰。即便从A股市场的经验来看,券商研究机构分化严重,一些大型券商研究员的分析更受关注。新三板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企业的主要需求是融资,目前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还无法像A股一样“立竿见影”地为企业带来资金。总而言之,传统的券商研究报告面对公募基金,而A股二级市场投资者和新三板的投资者都不太关注研究报告。
转向私募机构,一些有实力的私募机构可以通过投资加实战的模式培养自己的研究人才,通过人力投入与实战环境培养一流的研究人员,走投研一体化之路。事实上,在境内外很多私募中,研究员和投资经理都在投资部门。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强研究方面的能力从而巩固投资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极少数大牌私募机构拥有自己的投研部门,且水准很高,但一般不会对外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公募的打法不同,私募研究报告更强调提升本机构信息优于外部,保证自己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打赢信息战,所以很少公开。而公募机构的报告则更加公开,消除信息不对称性,将价值发现摆在前头。如果简单做一个划分,公募机构的研究报告出口直指分仓收入,而私募机构对外公开的研究报告对应的则是FA收入,体现在帮助一些企业在股权市场找到下一轮的融资方。
四支力量支撑整体格局
中国证券报:对未来新三板研究的整体格局如何研判?
布娜新:首先,券商研究机构将基于宏观研究与企业研究的专长,为新三板带来专业的服务;其次,私募研究机构将发展投研一体化研究,逐步提高研究实力,增效新三板市场;第三,外部研究机构将利用行业经验,对新三板研究形成补充,形成一定程度的协助力量;最后,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力量将整合社会资源,不断从专业机构获取专业化投研力量。
目前非券商研究机构与券商竞争不具备现实基础,国内投资分析研究目前还需要牌照。但新三板与A股市场截然不同,行业研究更加迫切,非研究机构应开拓新的领域,从行业研究入手,主动与券商研究所开展合作,走出一条新路。新三板是一个机构市场,为新三板投资者提供的报告更强调含金量,任何形式化的报告都会被市场淘汰,而任何简单的工作互联网也都可以完成得更好。
中国证券报:怎样预判新三板分析师的未来?
布娜新:分析师行业已经步入微信时代、网红时代。未来分析师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强调专业性的同时,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会基于分析师的人品与股票推荐业绩进行考量。当然分析师在粉丝面前的神秘感可能会下降,而粉丝的黏性比个人的神秘感更为重要。与以往不同的一个趋势是,对于分析师这个行业来说,平台已经不再重要,分析师的个人品牌价值越来越凸显。
伴随着新三板的出现,知名卖方分析师们原先形成的巨大品牌可能被迅速分化填平,一部分明星分析师变现能力可能被其他分析师分流。从供求来看,A股分析师要明显多于A股上市公司数量,其研究报告数量覆盖A股市场绰绰有余,体现出研究报告供大于求;而新三板市场恰好相反,挂牌企业家数多,对应的分析师人数较少,研究报告的供小于求。新三板对于分析师的需求庞大,有先见之明的人士早已指出,新三板若要大力发展,研究队伍不可或缺。
总体来说,传统A股市场研究思路是从宏观落实到策略,关注市场短期动向和趋势,形成中短期看法,最后按照专长深挖到各个行业,落实到标的。而三板的研究思路则是从宏观落实到策略(比如目前就是流动性糟糕,流动性断层产生,对于任何投资都不利,同样也会使得估值降低),通过研究形成中长期看法,最后落实到判断赛道和风口。记者 王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