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两融余额重回上行轨道,目前已超过9600亿元。从最初的几百亿元规模到如今超过9600亿元,两融市场一直备受关注,但融资费率较高、标的迟迟不扩容、融资与融券不平衡等现象也不容忽视。业内人士建议,可以从规范开户、客户信用额度调整、标的证券确定、担保物折算率等环节,推动两融业务健康发展。
业内呼吁降低两融费率
在基准利率一再下调的背景下,券商融资利率依然高企。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已低至4.35%,而Wind数据显示,目前其记录的94家券商,有39家融资利率达8.6%;53家利率为8.35%;仅有两家融资利率低于8%,其中最低的是九州证券,为7.5%;其次是广州证券的7.9%。
“2015年央行多次下调基准利率,而券商的两融费率依然在8%以上,投资者并没有享受到降息带来的红利。目前市场并非单边行情,波动较大,希望券商能降低交易成本,降到6%是比较合理的。”有投资者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反映。
2015年3月1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广发证券等券商在随后几日发布公告对两融利率进行了下调,从8.6%下调至8.35%。之后的5月11日、6月28日、8月26日和10月24日,央行又多次下调基准利率,上述券商一直执行8.35%的融资利率不变。根据《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融资利率、融券费率由证券公司与客户自主商定。可见,两融费率并未完全与央行基准利率挂钩,且券商对于融资利率、融券费率的定价拥有较大自主权。
华泰证券某营业部负责人表示,券商尤其是大券商不会轻易调整两融费率。一方面大券商不缺资金,中小券商资金则不够充足,经常出现投资者融不到资金的情况,所以客户还是倾向于选择大券商,大券商缺乏竞争自然没有调价动力;另一方面,在交易手续费下滑的长期趋势中,通过两融利率弥补收入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券商佣金价格战十分激烈,但融资融券费率这一块的价格竞争很平缓。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两融客户流动性不太强,与个人可以开立多个证券账户不同,一位投资者只能在一家券商开立信用账户,而注销账户重新在别家券商开立新的账户手续繁琐,所以两融客户很少因为费率问题更换券商。”资深投资者刘志坚建议,监管层应允许个人开立多家信用账户,以推进券商在两融业务中的市场化竞争。
两融标的能否扩容
从几百亿规模的“边缘化”业务,到如今超过9600亿元的庞大市场,两融市场迎来高速发展,对于投资者的指示性作用日趋显著。哪些股票能够被选为两融标的?未来标的范围能否继续扩大?这些不仅关乎券商的“饭碗”,也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A股历史上两融标的共有四次扩容。2010年3月,A股市场引入融资融券业务,90只个股入选两融标的。2011年11月和2013年1月,标的股票两次扩容,由最初的90只扩大到500只。2014年9月,两融标的再次扩大,标的数目突破900只。在2014年第四次扩容后,两融标的规模便止步不前。
南京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旭向记者表示,两融业务爆发式发展的背后积累了一定风险,这可能是交易所暂缓扩容的主要原因。2010年以来,标的股票范围从90只扩展到900余只,这其中不乏一些业绩出现亏损也短时间内扭亏无望的个股,因此券商对两融标的选择也是审慎的,目前的做法是在交易所公布的名单范围内进行二次筛选。总体来说,目前两融业务处于规范发展中。
融券困境待解
伴随两融市场的高速发展,普通投资者参与两融投资的热情逐步升温。2015年上半年“小牛狂奔”时,大批投资者挤在营业部开通两融账户。不过随后大家便发现了一个问题:融资买股票易,融券卖股票却是难上加难。2016年11月22日沪深股市融资融券余额为9608.6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9564.13亿元,融券余额仅为44.54亿元,两者差异巨大。
据了解,此前券源主要来源是券商自营盘。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每个证券公司的券源大多是自营部门去做的,但就目前来说,经过数年发展,证券公司自营部门能提供的券源已发挥到最大限度。对自营来说,尽快变现以保持流动性对自营盘很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完全做对冲,同时在期限完全匹配的情况下,考虑最多的是资金成本,即机会成本。自营准备一个亿的证券给信用业务部门做融券,资金成本起码是6%。由于需求不旺,真正能够借出去形成融券余额的,最多占到一半,一般情况占到1/4或者1/3。在券源利用率是50%的情况下,券商收12%的费用才能覆盖机会成本,而融券费用最高的是10.35%。所以就融券业务单独核算并不赚钱,券商做的动力不大。他表示,“券商扩大融券规模作为券商的一种策略更多是赚吆喝、造声势,表明券商服务品种齐全。”
专业人士指出,多年来融券难有发展,私募基本上放弃用融券来做风险对冲工具的安排。不是说他们没有需求,而是如果市场上券源比较丰富的话,他们可以构造出很多交易策略,他们的需求应该是很大的。记者 徐伟平 王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