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证券> 正文

券商论剑2017 配置逻辑重回经济增长

“虽然十年期国债期货暴跌让不少人担心是否会冲击股市,但明年市场不确定性较小,即使没有此前宽松的流动性,无论是经济还是股市都比以往更乐观。”谈到明年投资策略,一位券商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各大券商陆续发布2017年投资策略,看多情绪在经过一年多压抑后重新抬头。多数券商认为,股市配置逻辑可能由“流动性”重回实体经济增长,A股可能经历从结构市到趋势上行的过程。对于港股和新三板市场,多家券商也持相对乐观态度。

看好明年经济基本面

“‘三去’加速经济出清过程,中国经济距离底部仅一步之遥。”中信证券的全面看多在一线券商中较具代表性。当前,龙头券商无论对宏观经济还是对明年A股市场均重拾信心。中信证券称,流动性可能“重回”实体经济领域,物价和盈利坐实底部,市场对未来实体经济逐渐乐观,整个股市配置逻辑可能由“流动性”重回实体经济“增长”。

大型券商对明年经济企稳有较强的立论基础,不少投资策略是建立在对存货周期、设备投资周期、房地产周期、货币政策周期、金融杠杆周期及人口周期等的观察上。

“经济增长减速已持续较长时间,一些指标显示经济内生性增长出现见底迹象。”对于明年经济增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维持2016年实际GDP同比增速6.7%的预测,并将2017年实际GDP同比增速预测从6.7%调整至6.6%。同时,预计2017年名义GDP同比增速将从2016年的8.0%温和上升至8.3%。

申万宏源则认为,A股市场核心驱动力正由保险加仓的分母驱动切换为需求复苏预期的分子驱动。对明年一季度前的经济上行趋势充满信心,但盈利改善能否度过“4月决断”的关口被最终证实仍存疑问。预计2016年、2017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将分别增长5.8%、2.9%,非金融公司业绩将分别增长21%、5.4%。

对于明年政策走向,中信证券判断,2017年国内宏观政策将是“稳健+积极+改革”构成的组合拳。即货币政策基调仍将稳健;财政政策仍将积极,赤字率进一步提高,赤字规模扩大,财政支出将出现压缩非刚性支出、向薄弱环节倾斜及通过基建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三足并重”局面;改革将重在促进经济出清、提质增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明年一季度市场将延续震荡上行趋势。”国泰君安分析师张华恩指出,2017年三四月开工旺季前后,如果需求向下拐点得以证实,而房价、通胀等政策约束又没有解除,需求下行与政策错位将构成市场压力最大的阶段。进入下半年,维稳压力下政策边际转向可期,风险偏好企稳有望驱动市场迎来年内最佳进攻时机。

成长股临近最佳配置时点

目前来看,券商投资策略对于2017年出现牛市的预期较高,在战术配置方面,成长股颇受青睐。海通证券指出,展望2017年,大类资产配置将转向股票,上市公司业绩将逐步改善,改革和转型加速提高风险偏好,市场有望从震荡市演变为牛市。2017年投资主线将切换为改革发力、成长回归。

中信证券对明年A股战略配置的建议是,战略性布局高成长和精选个股执行难度高,应首先考虑空间和容错率,再考虑择时问题。虽2017年仍不是全面战略性配置成长股的最佳时期,但结构上,其中的VR(虚拟现实,硬件+内容)、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精准医疗四大板块值得关注。对于战术配置,投资者应在“三去”、“防泡沫”、“宽货币”、“紧信用”中做排列组合。

“成长股当前的估值消化与盈利增长正拉近平衡的距离。”张华恩认为,明年一季度或迎来最佳配置时点。配置方向上,其一,财政发力和基建补短板双轮驱动的城市轨交、PPP+、一带一路;其二,创新驱动的新经济、新服务,如硬件创新的5G、苹果链、人工智能,消费升级下的医药、现代物流、传媒等;其三,分享政策红利的周期品龙头,如工业品大宗、建筑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券商对A股的投资预期并非仅放在2017年视野内,以申万宏源为例,甚至将视野放宽到2020年。据其介绍,在具体行业选择上,快递、跨境电商新消费、创新药、生命科学、教育等新消费和服务业值得关注;新经济投资方面强调景气持续、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国产芯片、北斗等有望上演“重头戏”。

事实上,尽管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不断回落,新兴产业早已企稳,并呈现出新经济领头羊的特征。有券商人士指出,2010年中国市值前5大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国银行,而截至2016年9月市值最大的5家上市企业分别为腾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腾讯和阿里巴巴成为全球市值规模仅次于谷歌、亚马逊、Facebook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互通与新三板亮点多

对于“互联互通”推进,券商普遍存较高预期。中泰国际认为,深港通加上人民币有序贬值和特朗普上任后的“蜜月期”,港股明年初行情会较好,恒指全年最高点或于上半年出现,最高可见25700点。下半年开始因好消息已接近全面反映,而如果美元强势超过预期,则要警惕双赤高企的新兴市场国家会否出现危机,从而拖累港股以至区内股市。

“互联互通”框架下,内地资金将在港产生定价能力是最大看点。中信证券指出,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市场的外部投资者中比重达到30%只是时间问题,中期而言,预计这一占比将达到40%以上。预计明年恒生指数区间为23300点至25900点。并建议应围绕三条投资主线布局:潜在高分红、低估值重估及“再通胀”受益标的。

新三板虽仍低迷,但已逐渐被券商看好。华泰证券表示,目前新三板市场核心逻辑是预期修复,因此沿着预期修复的方向前瞻性布局是核心策略。据介绍,在这一轮预期修复中,市场定位明确、人事靴子落地后对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强将持续提升投资者预期。因此,对于2017年新三板的投资策略是“以退为进”,寻找具备强资本化预期的产业及具备明确退出预期的企业,让流动性作为决定收益的边际弹性。

当前,从新三板资本行为看,产业资本正在积极介入,而部分企业预期也已与产业资本预期靠齐。有券商策略指出,伴随市场预期的逐渐一致化及存量投资产品的出清,新三板底部基本可以确定,且在逐渐夯实。在此基础上,随着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及政策预期的加强,新三板已逐渐进入右侧区域。

明年A股吸引力料增强

“房地产市场、外资和银行保险的资金将可能形成共振,广义股权(含A股)可能成为资管行业破解‘资产荒’困局的下一个出口。”某大型券商指出,2017年A股对各类资金的吸引力将增强。

增量资金可期

“只要低利率和流动性宽松大环境没有反转,房地产新政挤出的资金就会在配置其他资产时带来泡沫迁移。这种迁移体现在房地产与其他各类资产间,包括股市。因此,A股将受益于本轮泡沫迁移。”中信证券强调,2017年A股对资金吸引力将增强。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指出,从资金供给面看,影响资金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2017年新增投资者预计约为1500万人至2000万人;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入市预计带来约1000亿元资金;若明年MSCI纳入A股,有望带来1500亿元至2500亿元新增资金。从需求角度看,2017年股市潜在资金需求约为2万亿元至2.5万亿元。影响因素包括股东高管净减持预计在800亿元至1000亿元左右,以及新股首发融资、增发配股融资、互联互通带来的资金净流出等。

盈利能力回升是重要因素之一。中信证券预计,全部A股2017年盈利增速将从2016年的4.4%回升至8.0%;另一方面,市场迈过整固期,安全边际较高。

申万宏源指出,三类增量资金可能形成共振利好广义股权市场,包括港股中盘、A股、新三板甚至部分VC。其一,2017年“股房跷跷板”发挥作用的条件可能被满足,“买房钱”可能转向股市;其二,2017年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可能出现明显分化,人民币汇率有望走出阶段性贬值到位的特征,这将明显提升人民币资产对全球配置资金的吸引力,叠加MSCI纳入A股概率提升,外资增配A股可期;其三,保险监管趋严,“资产荒”未必有边际增量,但存量再配置压力上升决定配置权益意愿仍可能提升。

机构配置需求攀升

海通证券指出,A股各类“金主”资产配置压力不小,其中银行理财和保险是金融领域两个最大“金主”。截至今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6.3万亿元;截至9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2.8万亿元。二者均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投资方向包括货币、债券、股票、非标等。2015年末银行理财资金中货币及债券占比51%、银行存款占比22%、非标占比16%、权益占比8%。2016年8月保险资金中债券占比33%、银行存款占比18%、股票及基金占比14%。目前利率已降至低位,高利率的固收类产品罕见,但银行理财和保险负债端成本下降缓慢,资产端配置压力大。

在产业资本中开发商是代表。据了解,截至2016年三季度,151家上市地产公司财务报表上现金及活期存款金额高达8026亿元,去年同期为5310亿元,同比增长51%。过去地产商主要通过拿地、开发销售来获取利润,但随着地产黄金时代的过去和拿地成本高企,单纯投资地产的风险越来越大,手握重金的地产商配置压力加大,已悄然加配股票。

海通证券表示,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价值投资者,偏爱高股息率蓝筹股,银行是其第一重仓行业,占比为49.3%。此外,险资持有非银、房地产等大盘蓝筹股较多,占比分别为9.1%、12.4%。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案例越来越多,且倾向于举牌低估值、高分红、盈利能力强公司。目前,保险资金配置银行存款和利率类产品比例在50%以上,它们受利率下行影响大,而负债端成本下降又较缓慢,因此只能加大高分红股票配置比例。

另外,今年银行理财配置压力也较大,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投资能力不足的城商行,预计委外总规模在5万亿元以上,其中部分流入股市。同时,养老金入市也在加速推进,首批管理人资格申报已结束,下一步将组织第一批委托省份与社保基金会签订合同。

优质地产股仍存投资机会

彭扬

机构数据显示,11月以来,已有超10个城市在10月调控基础上再度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业内人士认为,楼市调控仍将持续。同时,调控并不会影响优质地产股投资价值,长线资金和产业资本持股有助于相关企业估值稳定。

政策前景稳定

“这次楼市调控的时间和力度远超开发商预期。开发商在经历多轮调控后,对这次调控的影响和后果估计严重不足,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冬天。”明源地产研究院副院长刘策表示,一是经济因素,后续很难在短时间内再通过政策放松来刺激经济,无论是预期还是现实效果都不支持;二是风险因素,房价经过此轮暴涨引起各方关注,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调控强化预期更坚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一轮政策加码是年底前积极调控楼市、打压房价重要体现之一。调控相对较严厉,近期对楼市稳定发展有积极作用。到2017年,如果上半年市场交易下跌过大,不排除各地在具体操作中会稍微放松,进而刺激交易量上升。

在中金公司分析师张宇看来,2017年政策前景稳定,调控措施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较低。此轮调控目的在于“控一线、稳二线”,只有在现有措施效果不及预期情况下才会进一步出台政策,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预计会出台其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主要是为督促房企分散风险和去杠杆,既会给开发商带来挑战,也会带来机遇。

关注龙头房企

海通证券分析师涂力磊预计,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相对滞后,如果信贷持续收紧,下半年投资将会面临较大压力。但调控并不会影响优质个股投资价值,长线资金和产业资本持股有助于相关企业估值稳定。

同时,房地产市场已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销售热点逐渐聚焦在一二线城市,库存压力则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核心区域土地越来越稀缺,价格水涨船高。东北证券指出,除进一步关注基本面较好的蓝筹股外,房地产后市有待挖掘。

对于大型房企和区域龙头而言仍有较大机会。国泰君安指出,除资源优势,龙头房企在资金、品牌和管理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而这些竞争优势又会反过来帮助龙头房企获取更加优质的资源,进而迅速形成集聚效应,强者恒强。随着近几年行业整体利润增速的下滑,房企业务类型和布局调整逐渐完成。龙头开发商由于竞争优势和市占率不断提升,业绩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2017年房地产销售将出现缓慢下行,投资脉冲回落,全年看到1%至3%。因城施策、有保有压、边走边看的政策风格显著,个税抵扣房贷成亮点。行业景气度缓慢回落,但政策预期稳健,板块短期难以走出独立大盘的持续性行情,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是关键。

周期复苏驱动A股上行

平安信托高级产品经理 魏颖捷

A股深幅调整前,核心驱动逻辑是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的资金驱动,改革预期充当风险偏好提升导火索。A股深幅调整后,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下流动性边际趋紧,大宗商品价格拐点下的通缩和通胀预期切换。从美元涨、大宗商品涨、黄金跌、负利率国家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组合中,全球市场正在从年初以来押注深度通缩转向押注周期复苏。未来半年甚至一年,A股驱动核心将切换至周期复苏,中美财政共振充当催化剂。在上述逻辑证伪或透支前,A股上升节奏将会维持。结构上,周期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将是主线。

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由供给侧、需求侧和政策面共同驱动。过去3年对于大宗商品基本面过度悲观的一致预期很可能使这轮“周期复辟”时间跨度超出预期。受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悲观预期影响,中下游企业都不愿意增加库存,商品价格下行加剧了行业亏损面,加之信贷和产业政策对扩产和继续生产并不支持,供给持续萎缩。宏观上,欧债危机后全球范围应对经济下行的主要手段是货币政策,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资金脱实向虚。随着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黑天鹅”事件出现,全球范围政策导向由货币向财政切换。G2同时重回基建扭转了全球对于大宗商品的预期,这点从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同时上涨中得到验证。从政府负债能力看(债务总额/2015年GDP),美国为89%,离100%预警线空间有限,美政府每年可支配财政收入比例近50年由67%下降到31%,仅为同期GDP的3%左右,且基建驱动模式的操作性受债务和财政制约,市场有乐观过度之嫌。因此,“周期复辟”只是一个中短周期的反弹,很难与新一轮复苏周期划等号,但这并不妨碍短期狂欢。

经济数据方面,无论是国内二季度就开始改善的发电量和三季度开始持续反弹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还是美国去年初就开始改善的失业率和10月大幅超预期的耐用品订单指数,都显示G2的经济比市场预期要强。当中下游企业意识到上述变化后,过低的库存会带来即期的补库存需求。在需求侧开始复苏的同时,供给侧复苏却不如市场预期的那么简单。在未来半年,可以预见的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最终会使周期股盈利环比出现快速上升,相比之下,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盈利增速较为稳定。市场选择中短期业绩更有爆发力的周期股也在情理之中。

汇率方面,去年8月11日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是修正人民币高估。资金方面,虽流动性边际趋紧,但两位数的M2增速使得存量的境内资金总量仍可观。未来一二线楼市成交很难继续维持今年二、三季度的热度。而作为去杠杆最前沿的阵地,股权投资的战略重要性开始提升。

从持仓市值分布上看,A股1000万元以上户数占比已由1月底的0.12%持续回升到10月底的0.18%,而10万元以下账户占比则由1月底的76.56%回落到72.48%,大资金增持、小资金减持趋势明显。同时,今年A股公司频繁被产业资本和保险资金举牌,说明主流资金认同中期A股的机会大于风险。

回到市场上,9月底以来推动A股回升的核心力量是周期股。在周期股盈利改善兑现前,不用过于担心中期的市场见顶。从指数空间上判断,短期量价背离或埋下调整隐患,在市场调整时,产能过剩概念(资源、造纸、化工)等的重估机会仍值得博弈。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