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证券> 正文

险企逐浪IPO 格局重塑考验内功

□本报记者 李超

近年来,多家保险机构酝酿通过上市进行资本运作以进一步发挥牌照价值,而江泰保险经纪、大童保险服务、安邦保险等机构可能在2017年将有实质性突破,资本市场上保险参与者格局重塑的大趋势渐行渐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保险市场主体正谋求在香港股市上市,但上市的意图或不尽相同,监管政策对上市给予了一定鼓励。分析人士认为,保险作为非银金融的组成部分,在资本市场上出现更多的上市公司是必然趋势,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缓兵渐进”的上市窗口期,借机扩充自身实力,成为多家保险机构的选择。此外,待上市保险机构展业风险不容忽视,监管层有必要对此类行为严加规范,以避免炒作套利现象的发生。

2017或现新“保险股”

继2015年中再集团上市后,下一只保险股将花落谁家,一直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关心的话题之一,而这样的疑问有望在2017年得到明确的答案。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数家保险业市场主体均在推进上市准备工作,主要目标地选在香港市场或A股市场。目前看开,多家保险业内市场主体都积聚力量,试图在2017年突破绵延已久的上市瓶颈,投入到资本市场的怀抱当中。

保险中介机构在2017年可能迎来上市的新篇章。近日,接近各当事方的人士表示,被冀望打响保险中介IPO第一枪的江泰保险经纪已经初步敲定在2017年完成上市各项准备工作,而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也可能在上市方面有具体的动作,二者谁会抢先仍有待观察。

相比之下,保险公司谋求上市的热情更是不遑多让。目前,安邦保险、泰康保险集团、华泰保险、中华联合保险、中国人保集团、众安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都存在上市的可能性。有消息称,安邦保险集团2016年便已计划将其人寿保险业务上市,并已经与投行进行初步商谈,计划上市的业务包括安邦在内地的寿险业务以及多项海外业务,IPO可能在2017年中实现,理想的上市地是香港。记者就此向安邦保险方面进一步求证,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泰康保险集团也是近年来多次被业内所关注的“上市热门”,2016年其集团化改组更是被外界猜测为意在替上市做铺垫。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回应称,未来,泰康仍将坚持深耕寿险产业链,不会为上市而上市,要先把集团化的治理结构和战略理清楚。

实际上,一些保险公司的股权转让已经显露出可能上市的迹象。华泰保险此前进行了大规模的股权调整,中石化、华润、宝钢等国有企业退出,股权整体上向君正集团集中。中华联合保险则在完成改制后,寻求通过挂牌转让股份的方式逐步厘清股权关系。

另外,2016年,合众人寿在酝酿新一轮增资扩股时,董事长戴皓明确表示这是公司上市前最后一轮引进战略投资者。按照戴皓的上市规划,合众人寿计划在2018年或2019年上市,但是必须视当时的资本市场状况,对具体的时间窗口做出灵活调整。

而对于众安保险拟放弃赴港或赴美上市的相关传闻,众安保险回复中国证券报记者称,众安保险有上市计划,但是暂无明确时间表。

保险资本格局改写在即

无论哪家机构最终摘得“保险新股”的名头,资本市场上保险参与者格局重塑的大趋势都将成为必然。目前,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四家,而西水股份也搭上了“保险”概念。H股方面,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财险、中国再保险等个股组成了内地保险“军团”。另外,中国人寿还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保险市场主体正谋求在香港股市上市,但上市的意图或不尽相同。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自2007年底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后,各家具备一定实力的保险中介也都希望能在上市方面有所作为。江泰保险经纪、大童保险服务、华康保险代理、民太安保险公估、中汇国际保险经纪等都透露过上市的想法。对于保险中介机构而言,开展业务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现金流,而一些产品销售服务的收入则相对滞后,上市融资因此成为补充资金的最好选择。

保险公司则在考虑与战略相关联的信息披露问题。接近安邦保险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安邦保险的融资、海外并购是市场上关心的热点,而未来合作将使得合作方或投资者关心其信息披露充分与否。安邦保险如果上市,必须披露股权结构等多方面的详细信息,而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必需因素。

就监管层面而言,政策也对上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鼓励。《保险中介“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业绩优秀、管理规范、经营战略明确的专业中介机构在市场环境允许的前提下上市融资,拓展保险中介行业的资本补充渠道。《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则提出,“十二五”时期,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不断优化,8家保险机构在境内外实现上市。未来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在境内外上市和挂牌,支持中资保险公司参与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稳步推进保险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某投行人士认为,保险作为非银金融的组成部分,在资本市场上出现更多的上市公司是必然趋势,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海外市场监管相对严格,但上市流程又能较好满足中国保险机构的急迫需求,所以保险中介公司、保险公司会倾向于采取先规范自身公司治理和清理股权架构,再谋求上市的路径。但在一定程度上,中国A股个人投资者投资这类股票渠道有限,分享其价值增值的可能性也会打折扣。

“缓兵渐进” 上市需修炼内功

实际上,对于有待上市的保险公司来说,推进相关工作,也是为自身进行“排毒”的机会。某保险中介机构人士刘菲(化名)表示,上市作为其所在的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近年来在各类工作规划会议上都会被提及,但由于市场情况千变万化,经济发展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而保险市场在“蛋糕”做大的过程中竞争也趋于激烈,所以上市工作步履维艰,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公司提及“上市”后很多年未能如愿的原因之一。

于是,一些保险机构在上市推行“缓兵渐进”策略,利用上市的窗口期,积极扩充自身实力,成为多家保险机构的选择。刘菲表示,实际上,待上市的保险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都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仅就负债端而言,监管层一系列的措施并未对优质的保险公司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公司本来在万能险等方面的展业上就注重规范性和保障优先。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市场主体推动上市工作抱有“借钱输血”的意图。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与其他待上市公司一样,保险机构上市要慎重权衡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环境进而作出判断,一旦时间点不对,就需要耐心等待。在这个过程中,保险机构发展主业,做到持续盈利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有讲“好故事”的基础。他说:“保险业近几年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比较多,如果能树立起业绩良好、治理规范的形象,未来到上市条件具备的时候,工作也会比较好做。在公司‘讲故事’的同时,监管层有必要对此类行为严加规范,以避免炒作套利现象的发生。”

此外,待上市保险机构展业风险也不容忽视。刘菲表示,一些保险中介机构靠不当手段盈利,借并购和拉人头支撑业绩报表,可能会引发投资者担心起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而就传统保险公司而言,其未来业绩增长是否能够有较好预期则是关键。长期业绩增幅不尽理想者在吸引投资者方面可能会暴露出短板。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