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开闸一年有余,而资金南热北冷的趋势愈发明显。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内地居民海外配置资产的需求不断攀升,2017年资金南下规模有望突破新高。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累计破百亿元,而内地互认基金在港销售仅有1.5亿元人民币,2016年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的销售额是内地互认基金在港销售额的67倍。
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破百亿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一年的总销售额为102.21亿元人民币;净销售额为77.72亿元人民币;内地互认基金在香港的总销售额为1.52亿元人民币;净销售额为0.96亿元人民币。
《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自2015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首批7只互认基金先后在2015年末及2016年初发行。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博时特许价值、交银成长、招商行业领先等40只内地基金已经获香港证监会认可,获准在香港销售。当前在排队审批的内地互认基金还有9只,包括博时精选、南方绩优增长等,以偏股混合型基金居多,也有中长期纯债型基金。
不过,香港基金在内地销售获批的数量仅有6只,最新一批是2016年2月3日获批的建银国际国策主导基金、中银香港全天候中国高息债券型基金和摩根太平洋证券基金,在此之后再无新获批的香港基金。据统计,当前还有包括东方汇理香港-灵活配置增长基金、摩根全方位入息基金、施罗德亚洲高息股债基金等10只香港基金正在排队审批中,获批时间未知。
据悉,内地南下互认基金的销售较弱和2016年市场行情有关,在已注册的互认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据了半壁江山。不过,包括交银成长、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中银收益等偏股混合型基金,在2016年都有不错的表现,年度回报分别为20.09%、9.56%、9.38%。
记者了解到,从当前趋势来看,内地居民的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高涨,且在不断攀升;而从已获批的互认基金来看,国际债基不仅仅在香港受到热捧,在内地也十分畅销。
9月以来互认基金销售下滑
2016年末,内地市场股债汇走弱导致内地基金在港销售情况更加低迷。内地基金在香港的四季度累计销售额为2799.81万元人民币,同时在10月和12月也出现单月净赎回。
从数据上来看,8月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达到单月的峰值,8月销售额共计44亿元人民币,而受到摩根基金的主动限购影响,互认基金次月限售锐减至8.4亿元,并在四季度的三个月持续走低。10月-12月的单月销量分别是3.89亿元、3.45亿元和1.62亿元人民币。同时,赎回的金额开始增大,这三个月的单月赎回量分别对应2.95亿元、6.46亿元和5.73亿元人民币,并且11月和12月两月均为净赎回。
深圳一位QDII基金经理告诉记者,香港互认基金销售走弱的原因还是和市场有关,香港互认基金中,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亚洲债券和港股。
基于全球经济整体疲软,2016年全球债指整体上涨,表现好于2015年,高收益债和新兴市场主权债表现占优。但从数据上来看,美国与非美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分化:特朗普新政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乐观情绪,推升市场加息预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整体上行。而其余海外国家国债收益率整体下行,日本一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均下行22个基点左右。港股市场方面,受到资金回流发达市场的拖累,恒生指数在2016年四季度下跌5.57%。深港通开通后并未出现南下资金抢筹中小盘股票的情况,活跃成交股票以中大盘蓝筹股为主,港股通四季度整体净流入478亿港币,较三季度的915亿港币明显减少。实习记者 姜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