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金融> 正文

郝演苏:监管收紧,获得保险牌照并非万事大吉

作者 郝演苏(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虽然中国保险牌照的发放速度在加快,但监管闸门也在一步步收紧。进入2017年以来,有6家保险公司获批开业,但也有4家保险公司筹建申请被否,这个数字相当于2016年一年筹建申请被否的总和。

另外,即便已经获得牌照的公司,也不意味着从此就万事大吉。2月24日、25日连续两天,保监会对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先后给予严厉处罚。监管部门的一系列举措,释放了保险监管将更加严格的强烈信号。想进入保险业的公司一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拿到保险牌照只是踏进了保险业的大门,申请保险牌照不易,经营保险公司更不易。

自2000年以后,中国保险业进入高速成长,国内保险巨头开始谋求海内外上市,内资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以年均十家的速度陆续建立,许多产业资本嗅到保险市场的发展机遇,纷纷争取通过组建或参股方式进入保险业,分享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根据Wind资讯对上市公司公告的统计,仅2016年就有近230家产业公司发起设立40余家险企,加之此前提出申请的待批保险公司约有200家。

笔者以为,吸引我国产业资本投资保险股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产业资本供给过剩及缺少高收益投资渠道,保险业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金融行业,自然受到各路资本的青睐;保险公司的经营属性可以确保为控股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我国保险业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市场需求不断扩容,相关政策红利持续出台,为快速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部分投资机构的经营业务可以与保险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介入保险业有利于促进现有业务的良性发展。

2016年12月29日,保监会发布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对于我国企业进入保险业在股东财力、资金属性和持股比例3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企业自身条件要过硬、服务国家战略、关注空白区域、支持专业创新将成为监管部门牌照审批的重要依据。同时,能够恪守保险业“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宗旨,在依法合规、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可以投资保险业。

在参与保险业务的方式上,社会资本通常采取增资、收购、新设等途径,大多数公司在介入具体的保险业务板块方面都具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分属不同板块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以产业协同为基础开展保险业务。目前,与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相关的保险业务更成为上市公司的首选。来自房地产、养老、健康、医疗、制造业、传媒等板块的上市公司,纷纷借机涉足与主业关联千丝万缕的产寿险业务,以寻求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自身优势。

上市公司布局保险业务,既可以通过完善金融功能提升自身市值,又可以通过保险业获得金融话语权,为企业今后的资本运作打开方便之门。同时,在保险行业前端利率基本放开的背景下,社会资本设立保险公司最有可能在负债端先结合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进而在资产端影响到不同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风格,从而形成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在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分化。

不过,尽管我国保险市场上升空间较大,但大公司控制市场的局面已经形成。截至2016年底,我国财产保险市场排名前10位的保险公司控制着85%的原保险市场份额,另外70家保险公司仅分享余下15%的份额;我国人身保险市场排名前10位的保险公司拥有74%的原保险市场份额,另外66家保险公司共同分享余下26%的份额。短期内现有的市场格局很难改变。

此外,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其经营牌照的发放要充分考虑保险市场多元发展的需要,牌照有限性与稀缺性将长期存在。社会资本在寻求保险业务经营资质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尤其在保险经营主体全国布局基本完成的环境下,未来进入保险业的主要方式是股权交易,或者组建拓展新兴保险市场及填补保险市场空白的保险机构。即使获得保险经营牌照或通过股权交易进入保险业,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必须严格按照监管规则规范运作,并且根据监管部门相关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随着保险业务规模的扩大需要不断增加资本金。从某种程度上说,申请保险牌照不易,经营保险公司更不易。曾经有两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由于出现严重的经营问题,曾被保险保障基金临时接管。2006年,开业不足两个月的国信人寿因发生挪用保费、资本金投资等违规事项,被保监会注销主体资格。新光海航人寿成立之后由于股东摩擦,不能完成资本金增资,从2015年开始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处于负数,被监管机关限制开展新业务及不准增设新机构。因此,任何期望进入保险行业的资本,千万不可抱有投机的侥幸,必须以夯实保险经营主业的健康心态,分享保险业的成长,实现股东企业发展的转型。(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郝演苏,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保险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