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热点> 正文

黄志凌:世界经济“三驾马车”大格局将维持

2008年以后,全球经济形成了美国、欧盟和中国“三驾马车”的市场格局。这三大市场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60%,对全球经济走势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的战略目光应聚焦于世界经济大格局,抓住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的难得机遇,果断升级,尤其是保持高技术、高端装备产业加速增长势头,保持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加强自身市场培育,努力提高对外部市场有效吸引力;重点要经营好亚洲,增强内在联系,成为真正意义上亚洲市场核心;拓展并稳定与非洲、澳洲、南美洲的经济联系;建立与欧美市场错位竞争和国际合作关系。

未来全球经济取决于“三驾马车”走势

2008年以后,全球经济形成了“三驾马车”的市场格局,即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这三大市场经济总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60%,对全球经济走势起到决定性作用。2015年全球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3248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39569亿美元,占比11.90%;美国为38128.6亿美元,占比11.47%;欧盟27国为35295亿欧元(约38824.5亿美元),占比11.68%。2015年全球商业服务(不包括政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3657.1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1591.71亿美元,占比12.38%;欧盟为37151.76亿美元,占比39.67%;中国为7518.06亿美元,占比8.03%。从全球区域经济影响力来看,虽然日本、韩国、东盟、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部分拉美与非洲国家的经济活跃或者衰退,都会在国际市场形成一定的波澜,但不可能是颠覆性的,未来全球经济的实际走势依然取决于三大经济体的态势。

一是美国经济。2015年美国GDP达到18.0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24.73%;贸易总额达到5.02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5.11%,可见美国对全球经济和贸易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年初以来,美国各项经济指标总体运行良好。其中,全部部门电力零售销售量8月份达到3758.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9%,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水平;贸易情况基本稳定,远好于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2016年9月份贸易总额达到4148.30亿美元,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5.00%上下波动,2016年10月为4.90%,处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维持在较高水平,2016年9月达到161万人,环比增长3.21%;2016年11月19日美国当周初申失业金人数为25.1万人,已连续90周低于30万这个暗示就业市场健康的门槛,表明美国就业市场复苏势头不减,将进一步传导至制造业。不仅如此,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其他重要领域,如房地产市场、制造业、国内消费等领域的健康复苏态势都夯实了未来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强的基础。综合来看,美国经济已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低谷,逐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对全球经济稳定形成较强支撑,美国市场形成的需求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

二是欧洲经济。2015年欧盟27国GDP达到14.69万亿欧元(约16.5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为22.51%;贸易总额达到3.53万亿欧元(约3.97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比重为11.94%,对全球经济及贸易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欧盟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又先后经历了欧债危机、英国脱欧、难民问题等困扰,经济一度陷入低迷。从近期失业率、贸易总额、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零售销售指数等几项指标看,欧盟经济积极因素在逐渐增加,经济回暖迹象明显。具体来看,欧盟失业率高企的现象得到抑制,自2013年7月止涨回落,下降至2016年9月的8.4%,并呈进一步下降趋势,有望下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商品贸易总额下降势头得到控制,远好于2010年之前的水平,2016年9月欧盟商品贸易总额达到2938.62亿欧元,接近往年同期水平;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三个月上升,处于“荣枯线”水平之上,10月欧盟制造业PMI指数达到53.5,显示出欧盟制造业回暖,经济开始出现扩张趋势;零售销售指数在2013年以来呈直线上升趋势,9月达到106.9,处于历史较好水平。综合来看,欧盟经济中的积极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制造业和贸易在缓慢复苏,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失业率大幅下降,均好于危机前水平。但未来欧盟经济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根植于欧盟内部的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欧盟的致命弱点依然存在,尤其是统一的央行和货币政策与各成员国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如何协调;英国脱欧的派生问题远未结束;美国大选结果也让欧洲业界对欧美关系产生担忧,进而对欧盟经济前景画了个问号;难民问题、意大利宪法公投结果以及隐忧仍存的欧洲银行业风险也都给未来欧盟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市场期盼,欧洲经济若能保持目前状态,就会对全球经济起到积极稳定作用。其实,即使出现极端情形,即人们最担忧的“欧盟解体、欧元崩溃”,部分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或许会受到较大冲击,但对于构成欧洲经济基础的主要经济体(英、德、法等)不会形成颠覆性影响,尤其是中东欧经济受惠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而保持较高增速,历史形成的欧洲市场内在联系依然强于亚洲和新兴市场,仍然会在三驾马车的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扮演重要角色。

三是中国经济。2015年中国GDP达到10.8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达到15.50%;贸易总额达到3.95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比重达11.89%。中国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影响逐渐增加,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拖累,以及中国经济主动转型,经济增速呈连续下滑趋势,但近期各项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迹象明显,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均有大幅提升,好于2015年同期水平。2016年10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达到3.9%,高出上年同期水平2.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止跌回升,达到8.6%,从而扭转了2015年全年负增长的趋势,并好于2014年同期水平;PPI同比增速转负为正,2016年10月同比增长1.20%,从而扭转了自2012年3月以来连续54个月负增长趋势;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增加,2015年10月达到3489.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0%,好于往年同期水平。综合来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明显,2015年下半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尽管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模式和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比较多,如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债务居高不下,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金融“脱实向虚”仍然倍受关注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并不是无解,在市场约束和监管当局的主动引导下,这些经济转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基本处于可控状态并逐步解决,即便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5%左右,仍然是促进全球经济稳定乃至复苏的最重要力量。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能逆转

虽然“三驾马车”目前都已度过最困难时期,全球经济复苏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各主要国家经济指标好坏差别很大,一些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矛盾显著上升,民粹主义思潮泛滥引发“反全球化”倾向,如果贸易保护主义极端化并演化成全球贸易战,世界经济前景将蒙上厚厚的阴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就开始抬头,最终发展到2016年以“英国脱欧”和美日欧联手对华“违约”(不履行他们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为标志,人们有理由判断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出现明显退化。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可能掀起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甚至在很多国家得到效仿。反全球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间需求结构再平衡,将导致全球贸易萎缩格局进一步恶化。应该看到,发达国家近期贸易保护主义集中指向中国,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中国经济。以2016年1—11月数据为例,中国对美国出口占出口总值的18%;对欧盟出口占出口总值的16%;如果考虑对日本以及具有转口意义的对香港出口,中国对发达国家市场依赖度还是很高的。然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15年的数据也表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很大,西方发达国家也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成果。

其实,全球化逆转对美国未必是好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世界上领先的全球贸易国。二战后美国实施积极开放的国际贸易政策。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如果没有二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美国的年均GDP总量将减少9%,这相当于2015年美国的GDP少了1.6万亿美元。美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来自多方面:通过出口扩大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了美国的收入;将生产重心转移至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产量规模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平均生产成本,有助于增强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有助于提高一般工人的收入水平,并促进了消费;通过进口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并帮助国内保持较低的物价,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进口也为美国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帮助公司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具有或保持高度的竞争力。尽管如此,美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潜在经济收益远远没有用尽,大约3/4的世界购买力和超过95%的世界消费者在美国的边界之外。彼得森研究所的分析还估计,消除剩余的全球贸易壁垒将使美国从贸易中获得的收益增加50%。从2009年第二季度到2015年,美国实际GDP年增长率为2%左右,出口额贡献了1/3(0.7个百分点)。当前,美国贸易总额稳中有升,远好于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欧洲“反全球化”呼声越来越大,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区域保护主义趋势明显。如果这种“逆全球化”成为趋势,将对欧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欧盟经济也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根据WTO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贸易统计报告》,欧盟2015年货物贸易(3.9万亿美元)和服务贸易总额(1.65万亿美元)分列全球第二位和第一位。其中,货物贸易出口方面,总额占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总额比重为15.18%(世界第二);进口方面,总额占全球货物贸易进口总额比重为14.36%(世界第二)。服务贸易出口方面,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达24.92%(世界第一);进口方面,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比重为20.19%(世界第一)。应该看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内部的需求在减弱,不少成员国出现主权债务危机,非常规货币政策难以见效,外部需求是欧盟GDP增长的最重要的来源。据欧盟统计,2012年以来国际贸易对欧盟GDP的贡献将欧盟经济衰退深度减少1/4,外部需求的贡献对欧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来自欧盟国家的长期证据表明,增加1%经济的开放性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0.6%。相信欧洲负责任的政治家、有话语权的企业家都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与中国策略

回顾一下全球经济这几年走过的路,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全球经济寻找发展方向的实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时,大多数专业人士只是意识到美国的一些银行要为此交学费,但没想到华尔街发生的金融风险酝酿成全球经济的深刻调整,从美国到欧洲,再由欧洲进一步扩散到新兴市场,几乎无一幸免,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几经挫折之后,全球似乎陷入了迷茫,各种药方都尝试了,美国量化宽松加制造业回归战略、欧洲量化宽松加金融监管改革、新兴市场抱团取暖等等,在当时效果都不明显,以至于将近10年了还在找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也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波动与调整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部门每次都能找到办法,波动与调整周期都不是很长,以至于大家总是信心十足。但2012年以后,情况似乎变了,传统的经验办法不再灵验,政策部门绞尽脑汁,用尽了过去各种办法都无法摆脱困境。而市场却在不意之间逐渐升级,产业结构在升级、消费需求在升级、商业模式在升级等等,并逐渐形成趋势。结构变化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困境实际上是经济找方向时期的困境。

未来全球经济还会继续处于找方向进程。传统经济经过近10年的整合,该淘汰的大部分已经淘汰,能够留下至今的应该是市场需要的。新的业态、经济结构中快速成长的行业,有一个不断确认过程,必然也会有大量淘汰现象,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全球经济趋稳是有基础的,但短期波动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基于趋势思维做出的判断。

未来世界经济大格局会相对稳定,美国、欧盟、中国“三驾马车”的市场格局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期,但彼此相互关联机制会发生一定变化。我们注意到,现有三大市场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差异化,互补性很强。北美市场输出的主要是金融、会计、评估、咨询等高端服务业、高科技、军工等高附加值产品,而输入的则由先前的大宗商品等资源品为主转为各类消费品、人力资源、甚至资本等;欧洲市场传统优势的资本输入、输出均有所下降,但仍占重要地位,高端消费品、精密仪器、高端装备等输出优势仍然强劲,而劳动力、资源品、中低端消费品、甚至基础设施更新等资本需求的特征更加明显;新兴市场虽然分化很快,但中国已经成为中高端商品主要输出国,基本建设优势和部分装备优势将带动资本输出,而其他新型经济体仍然维持资源品、日常消费品输出格局(印度等国具有一定的IT产品输出优势),而输入的主要是中高端装备、高端消费品、高科技产品、金融资本等。

从趋势上来看,在可以看到的5~10年内,三大市场的差异化难以缩小。美国经济的总体趋势是稳定上行并会继续巩固高端服务业(金融、会计、评估、咨询、教育等)、高端技术行业(信息技术、航空、军工、尖端材料等)、全球金融中心和消费中心地位。强势美元和金融监管话语权将成为重要政策选项,财政政策也会继续发挥更积极作用,并由此对世界经济、国际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欧盟经济虽然面临一系列脱欧的不确定性,但不会是颠覆性的风险,在趋势向稳的大背景下,将会继续保持高端消费品制造优势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势,仍然是中高端消费品和大宗商品集散地;贸易保护主义会有所抬头,但欧洲经济已经离不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更不可能离开美国市场;可以预期欧盟经济改革的重点将是着力解决“集中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的协调问题。中国经济地位仍有上升空间,但增长动力将由外转内、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产出结构也将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形成错位竞争;由于转型升级将持续5~10年,仍然是全球大宗商品最主要的需求方。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保持在6%~7%区间内横向运行,总体上货币政策将处于守成状态,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因此,三大市场之间可以形成错位竞争,应该彼此相互合作,合作竞争比封锁对抗有利。对于欧洲市场与北美市场而言,虽然均属于高端市场,彼此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如北美市场向欧洲市场输出金融、高科技产品,欧洲市场向北美市场输出高端装备、精密仪器、高端消费品等;对于新兴市场而言,需要北美市场的高科技、金融服务、资本等,也需要欧洲市场的高端装备、高端消费品,而这两大市场也需要新兴市场的资源型产品、中低端消费品以及劳动力。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都属于发展十分成熟的市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规模总量大、发展速度快,总体合作空间很大。当然,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分化也是客观存在的,属于分散的市场,内在的凝聚力仍未形成,内部竞争多于合作,这就决定了新兴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处于从属地位。

维系三驾马车格局,以协商合作共赢代替市场分割、对抗甚至相互制裁,无论是对于中国最终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是借助国际合作、尽可能延长国际和平发展周期,都是至关重要的。三大市场主体的相关国家怎样处理好小摩擦以避免大对抗,增加沟通合作,事关未来世界经济大局,考验着政治家的智慧。

面对高端的北美市场、欧洲市场和内部竞争多于合作的新兴市场,中国需要有新的战略布局。一是抓住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的难得机遇,果断升级中国经济,努力使中国经济不仅在体量上无愧于“三驾马车”地位,还要在市场成熟度、经济质量上缩小与欧美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系“三驾马车”平稳运行。譬如适应经济成熟要求,升级市场监管、金融货币体系和现代服务业;适应国内消费升级和全球减排趋势,坚定淘汰落后低端制造业,积极推动制造业装备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革命等。二是立足自身市场培育,努力形成对外部市场有效吸引力。中国市场人口众多、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上,这是其他任何市场不具备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需要对外不断开放和对内深入挖掘,既可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还可以增强国际引力,减少国际摩擦,国际地位提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19—20世纪,中国市场引力来自于闭关锁国;21世纪,已经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中国市场,必须靠巨大的边际容量继续其市场引力。足够的边际市场容量,是维持“三驾马车”运行的基础。三是经营好亚洲,增强内在联系,形成亚洲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核心。除日本、韩国以外,亚洲其他国家在要素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彼此之间竞争多于合作,区域内的联系紧密度要远低于欧洲市场,需要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中日经贸合作战略、中韩经贸合作战略、中印经贸合作战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战略。四是拓展并稳定与非洲、澳洲、南美的经济联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依赖会越来越强,前些年“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未来经济转型完成之前(甚至转型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仍然需要有稳定的能源、矿产等资源保障,同时这些地区也对中国的中高端商品、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与相应的资本供给等有着强烈的需求。五是建立与欧美市场错位竞争和国际合作关系,努力打消其安全疑虑,避免直接对抗。六是战略目光聚焦于世界经济大格局,三驾马车就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大局。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该报告完成于2016年12月)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