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消费> 正文

奥迪Q5车内异味群体投诉 车内空气质量现监管盲区

资料图。

  资料图。

  奥迪Q5因车内异味被群体投诉

  作者: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文丽娟 来源:法治周末

  “数名消费者都在投诉,车辆买回来一段时间后,车内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严重时,眼泪都会被熏出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深消委”)的工作人员黄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据黄先生介绍,目前已接到26起关于2015款奥迪Q5的投诉,投诉内容均为车内异味严重,导致呼吸不适。

  6月5日,法治周末记者就上述问题致电一汽-大众奥迪客服人员,对方表示,在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生产的奥迪Q5,确实存在因隔音棉质量瑕疵带来的异味问题,涉事的奥迪Q5共计282254辆。

  “除奥迪Q5外,还有A4L和A3这两款奥迪车型,也有异味问题。”奥迪客服人员称。

  法治周末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一些汽车4S店时,店内销售人员介绍道,不仅奥迪,还有很多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等,其新车都或多或少会有异味,建议混合使用碳包和能去除异味的橘子皮等来稀释。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3月8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中指出,在具体质量类投诉中,关于异响、异味、异常抖动等问题的投诉比重较大。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发布的数据也显示,近年来,除变速箱、安全气囊和轮胎等问题导致召回外,车内空气质量不达标也成为汽车召回的一个热门原因,而在这类召回中,汽车异味导致的占56%,汽车臭味导致的占26%。

  那么,这些车内异味到底来自哪里?为什么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普遍出现异味,一方面因为车企对质量规范不严格,一方面也因为我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这一强制标准迟迟未正式发文,在某种程度上,车内空气质量存在一个监管盲区。

  奥迪遇车内异味群体投诉

  5月31日,深消委官方网站发文称,近期收到多起消费者关于2015款奥迪Q5车内异味严重的投诉,并向消费者征集2015款奥迪Q5汽车车内空气“闹心事儿”。

  法治周末记者联系到深消委负责处理上述投诉案件的黄先生,得知截至6月4日,深消委已收到了26起投诉。

  “按照这个速度,到6月26日征集结束,肯定会超过50起投诉。”黄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旦成为群体投诉,我们就有理由要求奥迪整改,出具解决方案,或者召回。”

  在湖南省常德市某银行工作的郭成(化名),就是一名深受车内异味困扰的2015款奥迪Q5车主。他向法治周末记者询问:“新车异味确实很普遍,但为何2015年购买的车辆,现在还有这么刺鼻的味道?”

  “部分2015款奥迪Q5,因为隔音棉质量存在瑕疵,导致车内有异味。”一汽-大众奥迪客服人员回复法治周末记者称,“目前厂家推出免费更换隔音棉行动,购买了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生产的奥迪Q5,只要车辆有异味,建议与当地4S店联系,作实车检测,如果确认异味源是隔音棉,可免费更换。”

  据该客服人员称,不仅是奥迪Q5,还有奥迪A4L和奥迪A3,也因隔音棉质量问题产生了较严重的异味。

  其实,关于奥迪车内异味问题,并非今年才出现。2016年,奥迪多款车型就因“异味门”投诉集中,成为了2016年年末汽车行业内备受关注的事件。

  与质量规范不严格有关

  “奥迪近几年在中国发展很迅速,现在市场反应不太好或许是因为奥迪公司过于关注‘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道,“这不仅是奥迪出现的问题,也是所有汽车厂家的问题,为赢得市场,降低成本,打价格战。”

  崔东树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他认为,“质”与“量”相辅相成,若过度关注“量”,“质”必然会受影响,如果车企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忽视了严格的质量规范,可能不只是异味问题严重,还会有其他质量问题出现。

  不过,在崔东树看来,车内异味来源很多,如塑料、减震材料、座椅使用的皮料等,以及车辆二次装饰,也可能带来异味。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车内空气中存在的烃类、醛类、酮类等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危害较严重。这些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第一,车内饰件中使用的黏合剂、塑料制品、皮革等,含有甲醛、苯等污染物,是产生车内污染的重要来源;第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第三,在车内吸烟会增加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第四,若车用空调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会滋生有害物质,导致车内空气变差;第五,车垫受潮产生的霉菌异味。

  “至于车内异味是否因为使用了非环保材料,以及异味达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找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崔东树向法治周末记者说道,“但是车内空气好坏属于人为感觉,主观性很强,和实际测评结果可能会有出入。如果主观体验和客观测评不一样,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而且现在不少汽车厂家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并不认可。”

  业内人士称出现监管盲区

  既然车内异味问题比较普遍,那么为什么迟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据苏晖分析,这与我国目前尚无较完备的法规体系有一定关系,且不少汽车厂家在制作阻尼片、隔音棉时,在发达国家用好材料,在中国却用差材料,很大程度上也是钻了我国国家强制标准缺失的空子,“这是双重道德标准,歧视中国消费者”。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环保部现行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确定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主要控制物质,并对这些物质的浓度要求作了规定。但该文件只是推荐性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

  2016年年初,环保部就《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并称此标准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但在该指南发布后,便无下文。

  据《经济参考报》6月1日报道,由于相关方面对征求意见稿还存在修改建议等原因,上述标准尚未制定完毕,具体实施时间依旧未知。

  “我们这次征集奥迪Q5的投诉,其实也是为了推动强制标准的实施落地。”黄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很多配套不完善,且缺乏有效的监测机构,强制标准不能得到各方认同,一直没有出台,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出现监管盲区。”崔东树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因此,崔东树认为,一方面应加速推动国家强制标准正式实施,另一方面也要推动车企建立相应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与新车和旧车二次装饰有关,异味来源很难作出区隔。因此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监管新车质量,第二是新车检测后若车内空气质量达标,那么需监管二次装饰过程中出现的空气质量问题,这需要由国家和企业共同出具办法来约束。”崔东树建议。

  不过,苏晖则认为,即使强制标准尚未正式实施,奥迪等车企也不能不受约束,“现行的汽车‘三包’政策下,如果车内环保不达标,也应在‘三包’之内,并非一定要等到强制标准出台,汽车厂家才要重视。”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