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双月鑫短期理财债基(下称“双月鑫”)在运作8期之后宣布退出“舞台”。华安基金表示,双月鑫将是首只转型的理财型基金。
华安基金日前公告称,双月鑫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出炉,双月鑫将改名为华安月安鑫短期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运作周期由原来的“双月滚动”改为“单月滚动”。
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从本月末开始,双月鑫将与月月鑫合并操作。实际上,双月鑫是第一只被清算的基金。目前,华安基金官网关于双月鑫的资料已被删除。
华安基金内部人士透露,双月鑫之所以转型,是因为华安双月鑫每两个月才能打开一次申购赎回,流动性受到一定限制,且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与双月鑫运作期限相匹配的同期限利率指标。
有业内人士则认为,流动性或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可能还是银行销售渠道的掣肘。
2012年5月,短期理财基金的诞生曾被整个公募业视为一根比较靠谱的“救命稻草”,后来工银瑞信基金和建信基金各自推出了此类产品。当时在业界看来,2011年银监会叫停1个月以下短期理财产品之后,银行客户有非常强的理财需求,短期理财产品的推出正好填补了整个空白。
根据首批推出短期理财基金的两家公司汇添富和华安基金公布的数据,两只短期理财产品首募426.63亿元,其中汇添富理财30天募集244.41亿元,华安月月鑫募集182.22亿元。
不过,在第一期基金运作结束之后,两只基金随即遭遇了罕见的巨额赎回。
以双月鑫为例,其首期产品于去年6月14日合同生效时,首募规模为55.3亿元。到今年合并前最后一期,其规模仅剩1.5亿元。
对于这类短期理财产品,一家城商行分支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银监会叫停了银行1个月以下理财产品的确是事实,但银行可以把1个月以上的产品卖给客户。基金公司推出这类短期理财基金,就是在和银行争抢客户。而且,短期理财基金的募集基本都赶在月末。月末、季度末资金利率上涨对理财基金的收益是有利的,但此时又恰好是银行的考核时点,银行这时候都要拼命拉存款冲业绩,基金此时募集与银行争利的痕迹较为明显。这样遭到银行的打压也就容易理解了。
“但是有部分基金是例外,它们就是银行系基金。因为银行系基金托管在他行,销售基本集中在自家银行,所以各自形成牵制。”上述银行负责人表示。
一些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来自于银行方面的“干扰”的确是这类短期理财基金发展的重要阻力。一家基金公司高管就表示,对于没有银行背景的其他基金公司,托管行和代销行必然会提出很高的收费条件。“基金公司想要通过短期理财基金收取管理费,只能通过做大规模一条路,一般基金规模维持上百亿才能摊平各项成本,这就非常受制于人。”他表示,如果条件谈不拢,银行消极对待,产品规模达不到要求,基金公司维持这类产品则最终出力不讨好。
正如当初给行业带来希望一样,华安基金双月鑫退出历史舞台,也为其他公募类似产品的前景敲响了警钟。